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五保对象29119人,其中分散供养18308人,集中供养10811人。为切实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及运行维护民生工程水平,我市完善措施着力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的管理。
加强制度落实。各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淮南市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细则》等文件要求,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制定了领导带班、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定时巡查检查、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环境卫生、安全保卫、动态审核等各项规章制度。各级民政部门定期督查制度执行落实情况,促进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按照制度化运行。
加强日常管理。经常性开展对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安全防范意识。各乡镇(街道)、五保供养机构加大安防投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维护好服务对象和五保供养机构的权益。
加强经费管理。做好五保供养对象年度审核和动态审核,严格执行财务公示制度,主动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监督,杜绝挤占、挪用五保供养资金现象。民政部门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适时对五保供养机构财务工作进行综合检查,提出整改意见。
加强生活安排。市民政部门明确要求把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金、物价上涨临时补贴等全部用于服务对象的生活开支,保障服务对象的膳食需求。鼓励和支持五保供养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增加收入全部用于改善五保供养对象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水平。
加强隐患整改。各县区定期对五保供养机构进行督促检查,尤其在灾害性、极端天气、重要节假日、双休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随时进行隐患排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促进五保供养机构安全运行。
(记者 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