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老党员与她的“敬老支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老党员与她的“敬老支部”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6/21 9:07: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她是一位老党员,是群众眼里的“女汉子”,是孤寡老人心中的“好闺女”,是党员口中的“好模范”,她就是时刻把农村孤寡老人放在心头上的基层好党员王本玲。58岁的王本玲1985年参加工作,1987年入党,扎根基层30余年,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直至青丝变白发,爽辣干练的姑娘变成亲切热情的大妈。

      2014年11月,她主动担任李台敬老院院长,把余热付诸在那些无儿无女的鳏寡孤独身上。王本玲不顾自己患有心脏病,以院为家,精心安排入住的89位老人(其中残疾老人34人、重残21人),给他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让老人吃得满意,睡得舒服,过得快活,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敬老院建支部,又有一个家

      李台敬老院建立之初,6位老党员组织关系还是分散在各村,前往原所在支部参加组织生活有诸多不便,很少参加组织生活,党员们总感觉缺少点什么。熟悉基层党务工作的王本玲深知,只有建立党支部才能为年迈老党员们找到自己的家。

      王本玲主动向镇党委请示要求在李台敬老院建立党支部,经迎河镇党委批准,2016年3月李台敬老院党支部正式成立,并由王本玲担任支部书记。这个党支部由3名老村干和3名“五保老人”组成,他们为老人带去亲人的呵护,家庭的温暖。

      “敬老支部”一成立,马上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其成为凝聚老人的“中心磁场”。建立“党员之家”活动室,老有所乐;党员带头成立种菜队、养猪队、卫生队、安全队等等,老有所为;关爱谈心谈话、老有所依。五保老人陈怀有是一位有着3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激动地说:“以为进了敬老院,就没了组织。现在院里有了党支部,足不出户就能过上组织生活,又有了家,真高兴啊!”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王本玲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和规章制度。针对敬老院里党员有的阅读困难,有的年老体弱的现状,平常她还从共产党员微信、安徽先锋网下载党建、“两学一做”、党史、健康、养生等知识读给老人们听,耐心与老人们谈心交流,确保每一名党员学习不掉队。

       党员做给群众看,支部引领大家干

       李台敬老院地处迎河镇湾区,条件艰苦,在生活上往往都不能自给自足,王本玲作为“一家之长”,如何能让五保老人进得来、留得住、住得安?成了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她认为:“保证老人生活,改善院容院貌,一味只想等、靠、要是不行的。人站起来,最终靠自己的双脚。”

      她与支部成员自力更生,种菜、养猪、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增加收入,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院内养有母猪,今年出售仔猪12头,增加收入过万元,尚有存栏生猪20头,保证每月用上一头猪改善老人们的伙食。

      为改善办院条件,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王本玲和党员们千方百计多方争取援助。几年来,社会的积极捐助大大缓解了敬老院的发展与资金不足的矛盾,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实现了王本玲梦寐以求的愿望。

       拳拳之心桑榆情,甘当女儿尽孝心

       百善孝为先。敬老院里,比王本玲大上一辈的,王本玲将其视为爹娘来孝敬;与她年纪相仿的,她将其视为兄弟姐妹来关爱;比她小一辈的,她将其视为自己的儿女来呵护。“今生相聚是缘分,我想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春天,87岁的老人刘士君生病被送到医院治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住院期间,王本玲日夜守候在我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一直陪到我出院。比亲闺女还亲呀!”建院一年多,到医院就医的达150多人次。每次都是她亲自安排,从不耽误时间,老人都十分感动地说:“我们的好院长,就是我们的亲闺女。”

      如今,如果一天看不到院长,老人们就六神无主,走坐不安,王本玲真的成了他们的主心骨、顶梁柱,成了他们老有所养的好“闺女”,“敬老支部”也成了老人心灵的家。70岁的胡永昌老人主动担负起卫生保洁工作,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支部生活。他乐呵呵地说:“俺没想到进了敬老院,还有可能圆了一辈子的入党梦!”

(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蔡士宏 熊文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