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与安徽理工大学携手合作,以产学研融合推进司法鉴定,维护了司法公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第三方司法鉴定彰显公平与正义
今年年初,寿县某医院给一名饮酒后呕吐的39岁患者输液,患者数小时后不治身亡。面对情绪激动的患者亲属,公安部门委托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对其死因进行司法鉴定。通过尸体解剖,显示死者患有严重冠心病,死亡原因是冠心病发作,从而明确双方责任,有效避免了一起医患纠纷群体性事件。
在推进依法治市的进程中,我市创新工作模式,依托安徽理工大学的技术支撑、实验条件和人才优势,由市司法局与安徽理工大学携手合作,致力产学研一体,成立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面向社会提供独立第三方综合性司法鉴定服务,用技术还原真相,在维护司法公正、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产学研融合,探索独立第三方司法鉴定
人们常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而鉴定意见是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案件办理的结果,关系到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
2013年12月27日获安徽省司法厅批准成立以来,市司法局与安徽理工大学精诚合作,致力于产学研融合发展,让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成为第三方独立司法鉴定机构,为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解决了大量技术性、专业性问题,有效保证了诉讼和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
几年来,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的3名博士、11名拥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不断推进医学、法医学研究,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同时将研究成果充分运用于司法鉴定过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着司法公正,以严谨的作风,恪守着法律天平。
“如何真正地不受外界影响出具一份公平、公正的司法鉴定书,取决于司法鉴定人的职业态度。”司法鉴定中心负责人陈天义坦言,司法鉴定的准确程度正源于“诚信、公正、担当”的职业操守。
从2014年度的600起,到2015年度的1500起司法鉴定案件,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所承办的案件占全市司法鉴定案件总数的60%以上,成为全市全年案件量最多的鉴定机构,并实现2015年度全年案件零投诉。
让证据说话,以法为天追求不偏不倚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当事人一侧肢体功能出现障碍,而由于他30多年前因颅脑外伤造成另一侧肢体功能受损,此次事故让他的日常行动更加困难。面对保险公司声称当事人以前有伤的观点和双方之间的分歧,司法鉴定中心在受理此案后,多方取证,专家会诊,最终作出“新旧伤叠加对肢体功能影响加大”的鉴定结果,有力维护了受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让证据自己说话!”这是司法鉴定最通俗的说法。市司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司法证明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证据方法,司法鉴定被称为“证据之王”,在诉讼、调解、公证、仲裁等争议解决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医病理、法医临床及法医毒物三个领域的法医学鉴定是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鉴定项目主要涉及到刑事、民事案件的死亡原因鉴定,致伤物及致伤方式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血液酒精检测及医疗纠纷鉴定等众多方面。
一个法医临床案件从受理到最后鉴定文本完成要经过法医临床检验、专家会诊、严格校对等多个环节。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将鉴定质量作为重中之重,由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鉴定团队在大大小小的案件鉴定过程中,秉承“公平、公正、科学、诚信”的宗旨,练就了火眼金睛。
正义的光芒,照耀于希望之上
“司法鉴定机构独立于行政机构,不受行政权力的干预,其鉴定意见的公正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鉴定中心负责人认为。
2014年7月,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开始介入人体体液酒精含量检测。
“酒驾都查到了,鉴定结果一点没有也不好,能否降到80以下?”如此的求情电话,鉴定中心负责人经常接到。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每百毫升血液里,酒精含量如果达到或超过80毫克,就为醉驾。法律红线不能触碰,司法公正更要确保!本着“诚信、公正、担当”的原则和对社会负责、对法律负责的态度,鉴定中心顶住了各方面人情,始终保持了检测的真实性。
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司法渠道进行维权。为提高鉴定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鉴定中心在每一起受理案件中均做到公开、公正、规范执业,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从文明窗口建设,到人才队伍培养、科学制度体系构建,维护着法律的公平公正。
秉承“公平、公正、科学、诚信”的理念,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正逐步为社会所认可,成为淮南及周边地区公、检、法系统所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护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积极贡献。
(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