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整治,金地国际城周边摊点规范了,道路畅通了,群众满意了
金地国际城,一个新生小区,伴随其规模迅速增长而带来的脏乱、拥堵问题,使居住在此的市民头疼不已。对此,田家庵区城管行政执法局积极转变思路,因地制宜,将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唯一标准,通过一系列治理举措,顺利消除了金地国际城区域的城市管理顽疾,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赞许。
新小区遭遇老问题
领城、朝阳帝堡以及金地国际城三小区连在一起,形成了大规模居民聚居区,整体将近100万平方米,入住居民3万余人,人口密度大,但缺乏生活市场。因开发商未移交,小区周边道路的路面保洁、秩序维护等一直由各小区的物业公司管理。随着入住人口的增多,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增加,在小区周边自发形成的市场逐渐活跃起来,规模渐长,截至2015年9月份,各类占道摊点已达200余处。随之而来的乱摆摊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随着洞山中学朝阳校区的进驻,每到上下学高峰,道路上更是水泄不通,周边居民反映强烈。
老方法受到新挑战
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市容管理部门——田区城管局也迅速开展工作。从2014年下半年起,该局便组织出动执法人员,联合街道和周边小区物业,多次对该区域进行整治。但因供需矛盾的存在,整治工作不但遭到了摊主的强烈抵制,周边居民也比较反对。整治阻力极大,且效果不佳,工作面临“两头堵”。
对此,该局积极求变。2015年2、3月份,该局准备参照基地小街、黎明美食街等成功案例,在该处两侧人行道上规范设置一排棚亭,引入摊群点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中,东侧的中英街改造工作很快顺利完成,且效果较好。但金地与朝阳帝堡间道路,由于人行道较窄,一旦设置棚亭,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市民通行。故又遭到周边群众的反对,投诉又纷沓而至,该方案又遭“搁浅”。
新问题要靠新思路
老办法行不通,这可难住了执法人员。对此,该局把问题摆到台面,深入分析:一边是摊群点必须得到安置,一边是老百姓反对占用人行道,矛盾的焦点自然就是安置地点问题,所以解决用地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经过多次现场勘察,讨论研究,终于在洞山中学朝阳校区西北侧找到一处狭长型的闲置空地,具备设置摊群点的条件,但该地块属城投公司所有。为争取城投公司的支持,该局逐级向上汇报了相关情况,积极请求上级支持、协调城投公司拿出该闲置空地。
此事得到了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祖保的高度重视。2015年5月26日,张祖保赶赴现场,召开了由田家庵区政府、市城管局、城投公司、辖区街道以及周边小区业主代表共同参加的现场会,亲自协调该地块用于规范安置摊群点事宜。田家庵区委、区政府及市城管局也高度重视,用地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面对少部分居民和摊主存在的疑虑和顾忌,田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安排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争取一户是一户,跑一遍不行就多跑几遍。2015年10月23日、10月30日连续召开两次居民代表和摊贩参加的座谈会,共商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努力,终于换来了广大居民的支持。
同年11月底,该局正式开展集中整治,将该处260余处摊点全部迁至规范区域,拆除占道棚亭80余处。由于前期工作充分,此次整治格外顺利。金地国际城、朝阳帝堡和领城之间道路迅速改观,周边群众交口称赞。
保长效还需花力气
目前,摊群点规范了,道路畅通了,群众也满意了。但该局也清醒地认识到,眼下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后续管理才是确保长效的关键。对此,该局每天全时段保持专人死看硬守,及时纠正各类违章行为;协调交警部门,在道路两侧施划30余处临时停车泊位;在高峰时段,加大管理力度,避免人流车流较大时出现拥堵。特别是针对规范后摊点容量不足问题,该局安排错时摊点,根据早、中、晚不同时段,设置不同的经营类别,以满足周边居民不同的需求。
记者点评
城市管理日新月异,各种新现象、新情况不断涌现,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挑战,田区城管行政执法局敢于创新拓展思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持续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城市更加靓丽增光添彩。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史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