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尤为重要。本来应当是最安全的,但却往往事与愿违。曾经有这样一个关于一日三餐的段子在社会流传:早晨,冲杯三聚氰氨奶,切个苏丹红咸蛋,吃几根地沟油炸油条;中午,沏杯香精茶叶,要一盘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来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晚上,吃避孕药鱼,石膏豆腐,喝点儿甲醇勾兑酒,再来个硫磺馒头。尽管这个段子有些言过其实和夸大其辞,但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和忧虑。
我们所说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纵观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非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是个别不法分子见利忘义,见利忘法,铤而走险,大肆造假,以赚取昧心钱;其次是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增加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性;其三是监管力度尚不到位,使食品造假者有机可乘;其四是个别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凡此种种,我们不难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我们当前社会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多管齐下,密切联动,共同努力,综合整治,才能走出食品安全的困惑。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将是我国食品安全攻坚克难的一年。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要将食品安全纳入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去,实行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官员问责制,谁出问题谁负责;二要提高从业者及生产企业社会道德意识,并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来阻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三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通过中介组织这个平台,让食品安全的问题得到更多的渠道申诉;四要对于食品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让处罚显示强烈的震慑作用。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要拿出“蛮拼的”精神,打掉食品安全中的那些顽疾,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一日三餐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老 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