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八公山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第一目标,以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根本,以解决最迫切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优先保障民生资金,统筹协调推进,广泛宣传发动,带着感情和责任抓民生,全面完成涉及本区的25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民生善政润百姓 全城尽绽幸福花
拔地而起的公租房小区、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馆、贴心周到的公共卫生服务、按时足额发放的各项补贴补助……走进八公山,一项项民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润泽民心,惠及群众。
民生善政润百姓,全城尽绽幸福花。近年来,八公山区委、区政府紧紧扭住民生工程不放松,全力构建“保基本、全覆盖”的民生保障体系,将发展成果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上,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浓墨重彩地绘就了一幅幅实实在在的“民生幸福画卷”。
民生大事民为先
在八公山区,有一项民生资金“四个优先”的工作习惯,凡民生资金,均优先保障、优先配套、优先拨付、优先落实。打开八公山区今年的“民生账单”,可以看到该区民生工程区级配套资金845万元提前半年全部拨付到位;全区全年民生类支出达3.17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4%。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各种减收增支因素的叠加影响,八公山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不断加大资金和政策整合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整合资金,统筹财力配置,把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上,形成了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同时,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强化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严禁挤占、挪用、滞留以及虚报冒领等行为。拓宽民生工程资金渠道,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民生工程建设。有了资金保障,民生工程就能顺利推进,该区全面完成的25项民生工程就成了25个百姓幸福的源泉,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在民生工程实施中节节攀升。
织牢民生保障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59人,五保供养制度保障79人,贫困残疾人救助1679人,救助生活无着人员90人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惠及156人,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租赁补贴受益对象654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9761人,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学生数10284人,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学生数456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459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7080人,完成17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农村开展文艺演出21场、体育活动220场、电影放映330场……
数字是具体的,但这其中却蕴含着“执政为民”的丝丝情意。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账单”,带着“顺民意、惠百姓”的真情,“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行动,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成为八公山区社会转型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抓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区将民生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老百姓可以感受到的地方,群众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发展富民。这样的民生破题,在八公山如春雨、成德政、润心田。
完善民生常态机制
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这是八公山区党政领导对民生工作的不懈追求。为了将民生事项办到百姓心坎上,该区采取质量抽查、定期督查、考核评价等方式,对民生工程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督导。坚持民生工程建设“月调度、月督查、月通报”,并对难点工作进行重点督办,实行“周调度、周通报”,促使每项工程时时有压力、周周有进展。同时,坚持建设与管养并重,全面落实管养资金,完善管养政策措施,不断健全完善管养长效机制。推行公益化、社会化并举模式,实行分层管理、分类管养,推动民生项目健康长效运行。加大特邀监督员、财政监督、审计、第三方评估等绩效评价力度,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在项目实施、政策完善、资金安排等方面的导向作用。
( 通讯员 缪亚涛 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