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推进司法惠民
在各村(社区)开展法制讲座,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开展“普法电影进校园”活动,强化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律援助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这些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举措,清晰地勾勒出八公山区司法部门践行和深化群众工作的坚定步伐。
近年来,八公山区司法部门以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八公山”为总目标,积极构建“大普法”格局,建立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一体化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完善高质量的特殊人群监管机制,切实加强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八公山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法律援助:解难事 暖民心
“你们真是帮了我大忙!”最近,法律援助当事人王某将“人民好律师、百姓贴心人”的锦旗送到了八公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李梅律师的手中,专门感谢李律师对她的无私帮助。
家住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的王某,因遗赠问题与某企业发生纠纷,在无法保障自己权益的情况下,2014年8月,她来到八公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找到了李梅律师。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李梅律师的帮助下,历经三次起诉和四次开庭审理,她的问题得到解决,成功拿到了58000元的遗产,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维护王某的合法权益一样,八公山区司法部门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精心打造法律援助爱心品牌,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群众认知度和社会公信力。该区以区法律援助中心建设为契机,在5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有条件的村(社区)推进法律援助联系点建设,力争法律服务在全区形成全覆盖。近五年,该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47件,接待群众来访5000余人次。
人民调解:解民忧 惠民生
山王镇有3位“人民调解员”都是70多岁的退休干部,他们经常深入十里八乡,帮助群众解决疑难纠纷,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娘舅”。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在处理问题时秉承公心,满怀热心,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将“老娘舅”人民调解经验总结、推广,八公山区打造出土坝孜街道“爱心妈妈”工作室、新庄孜街道“雪梅调解室”等诸多人民调解工作“品牌”。
该区还依托“人民调解防护网”工程,构建了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为平台,以人民调解员队伍为骨干,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集预防、调处、稳控为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目前,该区已建立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74个,其中企事业单位调解委员会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3个。该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年均调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有效地促进了辖区社会稳定。
法制宣传:解民惑 促和谐
2015年12月4日,八公山区30余家单位在新庄孜街道建东社区,举行以“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法制宣传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悬挂横幅12条,制作展牌77块,接受群众咨询3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普法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和保障民生的前提,法制宣传在司法行政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该区围绕“平安八公山”建设工作目标,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加大对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成立了普法讲师团和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为进一步强化法律宣传服务提供了队伍保障。广泛开展公民旁听庭审活动,提高全社会参与学法、参与普法教育的积极性。开通八公山区司法行政微博,利用显要位置的LED电子屏幕播放普法宣传片,充分发挥了新媒体在普法宣传中的作用。
(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缪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