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上门对社区服刑人员嘘寒问暖,给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为吸毒人员进行心理咨询辅导,等等。2015年,全市司法系统共开展安置帮教对象就业培训3000余人次,政策和心理咨询160人次,提供生活救助和法律援助200余人次。
一道道真情服务、为民解忧的亮丽风景线呈现在特殊人群面前,这是市司法局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特殊人群的积极探索,也是构建和谐美丽淮南的温情举措。
“单纯输血”与“注重造血”相结合。市司法局全面摸查特殊人群生活情况,对经济困难的,及时给予物质帮助,对老弱病残及其他无劳动能力的,及时协调人社、民政等部门落实养老保险、低保等待遇。联合人社、工会等部门,根据特殊人群的年龄结构、文化素养、技能特长,开展精准化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组织开展全市“特殊人群创业典型宣传活动”,号召创业典型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互帮互助。特别是加快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配齐配优场所设施和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基地教育培训、就业咨询、习艺锻炼等独特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过渡性安置基地9个,在册安置帮教对象近3000名,就业安置率达97.7%。
“牵线搭桥”与“权益维护”相结合。市司法局加强与各类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畅通就业信息对接渠道,广泛搜集企业用工信息,定期发布特殊人群就业需求,积极帮助特殊人群寻找工作岗位。同时,在各级工会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对特殊人群在工作中遇到的社会保障、劳资欠薪、工伤事故等纠纷,及时施以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安置帮教对象的就业权益。
“党政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市司法局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加大经费、人员、场所设施投入力度,确保 政府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联合民盟淮南市委大力推进“黄丝带帮教行动”,借助民盟组织联系面广、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发动各界人士参与到对特殊人群的生活救助、心理疏导、就业培训、岗位提供等帮扶活动中来。
(通讯员 朱永乐 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