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按照“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用足用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调动了群众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公益事业发展,让群众获得了更多实惠。
该区严格执行议事程序,召开村支部扩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共同讨论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确保不走过场。严格执行申报审查,乡镇政府依照政策规定对筹资筹劳方案、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报区财政局审批。严格进行跟踪检查,区财政局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跟踪检查,村民监督小组人员全程监督,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严格进行项目验收,由监察、审计、农业、财政等部门对完工项目质量进行联合评估;验收人员根据现场查看质量、查验工程量,结合走访抽查村民满意度等情况,形成验收意见。严格项目资金监管,项目资金全部缴入乡镇专户,确保资金安全。严格项目建后管养,坚持建管结合,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一事一议”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
据悉,“十二五”期间,全区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52个,总投资3877.1万元,涉及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修建、村内环卫设施、村容美化亮化及其他项目。项目实施覆盖面达到98.8%,参与筹资人数达到全体村民的96.4%。项目完成农田水利设施39.9公里,更新改造小型水利设施8处,安装太阳能路灯321盏,植树造林11.26万株,新修水泥路48.7公里,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