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扎实推进文化民生工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听大戏、看电影、学知识,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文化惠民,唱响幸福欢歌
推剧送农家,村民乐哈哈。11月9日和10日,大通区文化民生工程“送戏进万村”活动在洛河镇王庄村民文化广场举行。台上,推剧演员们的表演轻松活泼,唱腔圆润细腻;台下,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断。群众表示,这两场推剧演出很精彩,迎合了中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让他们老有所乐。
大通街道居仁社区广场是个活动大舞台:不论春夏还是秋冬,每天早晨和傍晚,随时可见蹦蹦跳跳、唱唱弹弹的男女老少。他们尽情地跳,尽情地唱,跳出了好身体,唱出了好心情。
“‘幸福大通’如何更幸福?需要物质与文化交相辉映,比翼双飞。”大通区负责人说。
家门口的“大舞台”
“傍晚只要没事儿我就会来,听听戏剧,看看小品,很是过瘾。”说起“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洛河镇李大爷乐滋滋的。
“文化,不仅仅是在繁华的舞台之上,更要进入寻常百姓家。”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今年,区文广体局开展了“送戏进万村”活动,根据群众需要,大力引进庐剧、推剧、黄梅戏剧种,延长表演时间,增加送戏场次,设置专场演出,提高送戏质量,满足不同人群看戏需求,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目前,全区共开展农村文艺演出117场次,受惠民众达25000余人次。“每一场戏曲演出都能迎合我们需求,听戏、看戏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群众们说。
家门口的“电影院”
“上个星期冷空气来袭,晚上很冷,我以为不会有人来看电影了,没料到的是仍然有很多村民带着小板凳前来观看。”电影放映员邵华富告诉记者,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很受群众欢迎。
作为大通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的一名电影放映员,邵华富每年3月至11月都会特别忙碌。作为放映员,不仅要负责联系放映场地,还要挑选和拷贝片源。“每当工作特别累的时候,一想想群众那么喜欢,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邵华富说。
为让农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免费电影,大通区组建了两个电影放映队,负责全区51个行政村、612场公益电影的放映任务,每个村每个月至少要放一次电影。《烈火金刚》、《林家铺子》······放映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精心挑选的,有反映礼仪孝道的、抗战爱国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类的和豫剧等戏剧类的。截至目前,全区共组织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635场次,观影群众达8万人次,超额完成全年放映任务。
家门口的“百宝箱”
农闲的时候,洛河镇群众宫元胜最喜欢“逛”村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就是家门口的‘百宝箱’,能从书本上学到很多农技知识。”宫元胜说。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取“知识给养”,该区注重加强农家书屋管护,严格执行图书借阅、出版物登记和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农家书屋管理。“村农家书屋每天都开放,群众啥时候想来都能看上书,群众借书也很方便。”孔店乡舜南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区文体局结合重大节日,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留守儿童读书、留守妇女看书读报、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创新图书更新方式,与市内大专院校联系,进行文化资源互补,互通书籍有无;组织志愿者,开展辅导活动。截至目前,全区51个农家书屋共接待读者9万余人次,借还图书期刊17.5万册次。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