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转作风,走基层,接地气,重实干,惠民生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使作风建设更加接地气,让市民看到了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基层就是收获“经验”,获取真知的“大地”,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乡村,深入到街道接接“地气”,取取“经”,摸爬滚打在基层,静下心来抓发展,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开阔思路,历练作风,提升能力,在抓经济谋发展干事业时,才能“底气”十足。实践表明:只有扑下身子接地气,干事创业才能有底气,心系民生才能聚人气,以身作则才能树正气。
俗话说:干部与群众有多近,群众对干部有多亲。应该说,我们的党员干部大多数是能走进基层,联系群众的。关键要看能否贴近、靠近、亲近基层与群众。党员干部必须沉下去,走基层、进乡村、入社区、串门户,经常与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摸实情、听诤言、取真“经”,不断了解基层工作中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聚集同心,提升正能量。“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转变作风需多接地气,就必须扑下身子,深入下去,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决不能浮在上面,更不能搞遥控指挥。转作风要多接地气,要力戒造声势,搞形式做表面文章,“喊在嘴上、写在纸上,传达在会议上”的形式主义;要力戒作风武断只知“专横”,脱离群众只顾“洒脱”等方面的不实之风。做到既深入更须“身入”,为基层着想,为群众解忧,为基层做表率,与群众心贴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唯有如此,才能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接地气、壮底气、树正气、聚人气。
(刘修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