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论坛 > 由金华垃圾分类走红想到的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由金华垃圾分类走红想到的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11/4 8:40:5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一只平凡的“金华农村垃圾桶”忽然间在网上火了,网友甚至封它“中国好垃圾桶”称号,金华的垃圾桶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吸引全国网友为它热情点赞?

      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试点推行垃圾分类,之后全国各地也在逐步推行,但大部分市民对于垃圾如何分类、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仍旧是一头雾水,更不要说广大农村了。因此,十多年过去了,城市垃圾分类进程依然缓慢。浙江金华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一下解决了垃圾分类的难题。就是不识字的八十岁老太太,她也知道哪些会烂,哪些不会烂。这种接地气的做法,再加上一系列配套方法,让垃圾处理厂的垃圾越来越少,村子却越来越干净。

      与金华垃圾分类受到点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秸秆禁烧。尽管各地三令五申禁烧秸秆,有的地方甚至实行“一票否决”,措施不可谓不严,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从环保部监控的数据看,依然禁而不止。国庆期间,京津冀地区遭遇重度雾霾天气,焚烧秸秆制造的污染物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从严从重、初衷良善的秸秆“禁烧令”为何屡禁不止?固然有监管力量不足等多方面因素,但更关键的恐怕还是因为它偏离农民利益诉求,缺乏社会基础,没有接好“地气”。

      回首这些年,因为政策不够接地气,没有摸准老百姓的脉搏,沦为摆设的东西还少吗?有的领导干部满足于做表面文章,锦上添花的抢着干、雪中送炭的无人问,并不愿意沉下心去扎扎实实为民办事。有的好大喜功,想的是一朝功名尽在我任,罔顾民生,一昧追求个人政绩,忘记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的官员畏上而不惧下,以为自己做了官,就是自己的水平最高,就该自己说了算,却忽略了群众的语言……凡此总总,完全背离了我党的根本宗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同志当选新一届党中央总书记后在记者见面会上的郑重承诺。这更要求我们做工作干事业,不可无百姓情怀;做决策谋发展,不可无百姓视野;评成就论政绩,不可无百姓标准。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群众中蕴藏的丰富智慧,文件上读不到,会场中听不到,办公室里想不到,只有深入群众,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肩并肩劳动,在零距离接触中收获最为真切的感知,才能真正解读出“民生”二字的密码。

(阮若水)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