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村通”工程得到了不断推进,农村交通状况得以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对加快农村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却发现,不少农村道路还没有设置标志、标牌、示警桩、防撞护栏、警示灯、减速带、公里碑等,有的即使有一些交通设施,也存在残缺不全的现象,给不熟悉路况的车辆及行人到达预期目的地带来了不少困难。如果不熟悉当地交通,掌控不好车速,不仅容易走错路,还增大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尤其是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民购买使用农机具、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的不断增多,但许多人的安全意识却较为淡薄,加之疏于管理,有的人喜欢开快车、开英雄车,如果长期缺少必要的交通设施以示提醒,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交通设施之所以不够完善,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一,重视程度不够。各地虽然对“村村通”工程非常重视,而对作为道路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设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进而导致交通设施的缺失;其二,建设资金短缺。路虽然修完了,但由于财力有限,交通设施却不能配齐,便出现了“买了马配不上鞍”的现象;其三,日常管理欠缺。由于农村道路缺少专门的养护队伍和养护人员,基本处于失养状态,交通设施的管理更是无人问津,致使严重损毁和缺失的交通设施得不到及时修整和补充,甚至有些农村道路的交通设施遭到人为破坏、盗取或挪作他用。
农村道路交通设施亟待加以完善,各有关部门应对农村交通设施缺乏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通过多方面筹措资金,保证交通设施的投入,并要建立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农村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上要充分考虑农村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结合农村道路新改建工程、农村道路大中修工程、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做到农村道路交通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爱护交通设施光荣,毁坏交通设施可耻的的良好氛围。面对当前的现实情况,可考虑以乡镇或村屯为单位,组建志愿者队伍,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实施自我教育和管理,保证本区域农村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好。
(老 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