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南如今正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增速低谷徘徊的严峻形势。如何重振淮南雄风?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及时扬创新驱动之帆,航转型发展之船,用“创新之匙”,解答这个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淮南之问”。
“围绕一个目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双轮驱动(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加快三化进程(加快产城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进程),实现五个发展(实现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廉洁发展)”,奋力打造淮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升级版。这就是市委、市政府面对淮南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三期叠加”的新环境,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在吸取以往合理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转型发展战略。这一新的发展战略,因其目标坚定,内涵丰富;路径清晰,导向精准在今年市“两会”上,赢得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热烈响应和坚决支持。
要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摈弃“一煤独大”的固化思维和“工业大市”的优越思维,既要看清现今我市非煤经济比重依然较小,“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并没根本转变的劣势,也要看到我市基础雄厚、资源禀赋和人均指标都在全省靠前的优势,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重创新、抓招商、防风险、惠民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转型不动摇。
要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实施“双轮驱动”,我们必须增强创新意识,让创新成为“双轮驱动”的新引擎。坚定不移“立足煤”:全力推动煤电两大首位支柱产业“破茧化蝶”,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提升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千方百计“延伸煤”:加快发展新型煤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使主导产业尽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创新路径“不唯煤”:大力培育文化旅游、现代医药、光电新能源、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四大高成长性产业。使高成长性产业尽快形成主导产业,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加快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合淮同城这“三化”进程,我们必须创新发展环境,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城乡一体,共同繁荣;呼应省会,借势发展。
要实现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廉洁发展这“五个发展”,我们必须以全国智慧试点城市、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创新驱动“超越煤”: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大力营造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以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新产业、以大众创业培育经济新动力、用万众创新撑起发展新未来,闯出一条具有淮南特色、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使创新创造的特质融入淮南市民的精神血脉,铸造我市“能源之都”的城市新形象。
(张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