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推进民生工程 共创和谐社会 > 第一等好事是读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第一等好事是读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11/12 7:20: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3年我市实施了35项民生工程,其中涉及教育的有三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高校、中职学生资助;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随着这三项惠民政策强力推进,群众对教育民生工程的知晓度、满意度不断提高——第一等好事是读书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是读书。”这是我市许多学校的宣传栏里常见的一幅宣传标语。

      读书之所以被列为“第一等好事”,是因为勤勉敦厚的淮南人懂得,它是使人获得知识与修炼品格的唯一途径,而拥有丰富知识和健全人格的人才能不断成长、成熟,并凭借自己的求索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

      于是乎,让这“第一等好事”落在全市所有学生身上,成了我市的目标。

     “读听说写”法让“第一等好事”人人都知晓

      尊敬的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您好!今年我市实施的教育民生工程主要内容如下,请阅知。

     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小学、初中现在不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农村学校学生国家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还向家庭经济困难住校生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

     二、高校、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政府对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

      三、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政府在建设乡镇公办幼儿园。

      这是2013年市教育局向全市群众下发的《告知教育民生工程一封信》的全文。全文仅有170字,简明易懂,让群众读罢就可知晓自己家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哪些“教育特权”。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教育民生工程的知晓率,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市教育局在抓好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还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一套“听说读写”法。

      ——人人读。协调乡镇、街道等将7万份《告知教育民生工程一封信》发放给社会公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市各学校共印发了30万份《告知教育民生工程一封信》,让学生阅读后带回家请家长阅知并签字后带回学校交班主任;在学生作业本上印制三项教育民生工程政策,并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上。

      ——主动听。各县区教育局安排专人拨打贫困住校生家庭电话,咨询贫困住宿生生活费发放领取情况;各相关学校安排专人拨打中职、普高享受资助学生家庭的电话,咨询资助资金发放情况;教育民生义务监督员每月至少主动上门一次,听取受益群众对教育民生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并逐级汇总,及时反馈。

      ——广泛说。市、县区教育局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和社区开展教育民生大走访活动,向群众面对面地说清教育民生政策、内容和工作措施。组织举办了有关教育民生的演讲比赛和文艺演出,宣传教育民生工程。

      ——明白写。教育工程类项目全部设立标识牌,将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开完工时间、建设单位、监管人员等内容全部写在标识牌上,让群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

      “强实细严”法让“第一等好事”人人都满意

      今年15岁的崔文文是凤台县一所中学的初中生,走进她的家我们很吃惊:整个房屋里仅有的几件家具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床、桌椅、厨具等。天色已暗,但家里并没有开灯,妈妈借着窗外夕阳的余光在准备晚饭。父亲生病,崔文文的妈妈已经在家和医院之间奔波了整整一天。对于记者的突然来到,她没有一点不悦。她告诉记者,丈夫生病多年,用尽了全家的积蓄,现在全家只靠每月领取的低保金和自己在外面做小工的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她可能没有多少文化,但对于教育民生工程所带来的“好处”却有着最深切的感受。一谈到“两免一补”,她立刻激动难抑:“那是太高兴了!女儿享受到教育民生工程,上学是不成问题呀!”

      “女儿能上学,成绩也不错,我现在真的感到非常满足。”这个15岁孩子的母亲以对“满足”的最单纯也最实在的诠释,表达了对教育民生工程的感激。

      崔文文一家所表达的喜悦,不仅仅是城市困难家庭享受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成果的感受,更是全市义务教育惠民的一个缩影。她的喜悦,也不是她一个人的喜悦,而是全市数十万个家庭流露出的喜悦。采访中,市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截至9月底,已及时拨付义保公用经费12076.2万元,占全年预算13933.2万元的86.67%;为19.16万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为5697名农村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校生及时发放生活补助资金707.6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为1975名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发放免费教科书补助资金26.14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为10.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时发放免费教科书1442.5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

      2013年,市教育局精心组织实施,在“实、强、细、严”上下功夫,使我市的教育民生工程如缕缕暖阳,照耀在孩子们的身上,温暖着学子和家长的心田。

      ——强制度。市教育局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淮南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淮南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印发淮南市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资助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淮南市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淮南市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提供了制度保证。   

      ——实调度,市教育局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部署调度各项工作。签订各项教育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惠民到户。

      ——细规范。对各县区、各学校的教育民生工程负责人、经办人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各级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政策,有效地提高了经办人员工作能力。

      ——严管理。市教育局坚持督、查并举,采取互查、通报、问责等形式推进工作。尤其是今年年初,市教育局就学前教育民生工程项目召开调度会4次,做到早准备、早开工。同时,在确定工程任务后,坚持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每月一调度,推动了工程的进展。市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2013年我市教育民生工程学前教育项目建设任务为改建4所幼儿园,建设面积1500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97万元。截至目前,4所幼儿园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我市超序时完成了此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我市中职资助和普通高中资助也有序开展。截至9月底,发放2013年春季学期高中阶段学校学生资助资金1600.676万元,惠及17522人次,预拨2013年秋季学期中职学校免学费资金604.86万元,共发放资金2205.536万元,完成年资金发放预算数3525.5万元的62.56%。我市真正实现了“把政策交到群众手中,把工作做到细处,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记者 张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