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0月21日《安徽工人日报》(二版)报道,从6月上旬起,中铁四局宝兰客专2标项目部针对青工思想活跃、喜欢时尚、崇尚互联网的心理特点,将安全教育延伸到8小时之外,别具匠心地开设了面向青年员工的QQ群“安全课堂”,每周一个安全主题,供广大青年员工浏览学习。此外,他们还在QQ安全课件中开设了安全论坛、安全你我他栏目,用时尚的方式影响青年。
笔者读到这则新闻后,很为该项目部的这种安全教育方法,拍手叫好。毋庸置疑,时下,不少单位安全教育投入不少,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正如职工所言,翻来覆去总是老生常谈那一套,实在乏味。安全教育重温一些“昨天的故事”,也很有必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时序的更迭,时代的变迁,职工接受教育的心理需求也有很大变化。加之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安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故事新编”。窃以为,安全教育要随时把握职工接受知识的“消费”心理,有的放矢,才能避免形式主义的照本宣科。
当然,新故事内容,还要有一个新“包装”。比如,根据青工视野开阔、接受能力强的特点,进行网上安全知识问答或制作些安全知识游戏、课件等。我想,这要比开大会作报告,简单直白的灌输更能吸引职工,为职工所接受。
这则新闻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安全教育要因地制宜,应时而变,随时摸清职工群众的“脉搏”,沉下身心“接地气”,走群众路线,根据地点、场合、对象的不同,拓宽思路,与时俱进,才能达到教育人、引导人、警示人的目的。
(韩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