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后管养纪实
崭新的房间、宽敞的院落、优美的绿化……这里是拥有“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美誉的焦岗湖镇为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居住的房间均按标准间设计,2人一间,电视机、衣柜、写字台、热水器等一应俱全。除此之外,敬老院还设有接待室、办公室、餐厅、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康复健身室,完备的生活设施让生活在这里的五保老人倍感舒适。
近年来,我市建有62所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敬老养老工作,把敬老院(为老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突出文化建设,丰富老人生活,并结合本地区具体实际制定了后期运行管护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村五保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努力改善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敬老院(为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为了给老人们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管护力度,拨出专款进行了绿化、亮化,购买安装了适合老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建设集休闲、娱乐、锻炼为一体的活动室,修建了浴室,添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如今,敬老院(为老服务中心)院内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为老人们营造了一个舒心、温暖的生活环境,为不断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倡导人文服务 弘扬敬老风尚
敬老院(为老服务中心)秉承“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成立之初即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的服务思想,细心了解老人的需求,贴心为老人服务。
院里的老人都是由政府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无亲无故,工作人员就将自己当做老人们的儿女,全身心地照顾老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甚至放弃了陪伴父母孩子的时间。对老人的卧室定期消毒整理,衣被及时清洗晾晒,时刻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无异味;根据老人的饮食特点,合理调配饭菜,坚持做到营养丰富、卫生可口。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工作人员将开水送到房间、菜饭送到桌前;对生病的老人,端饭到床,递药到口;对卧床不起的老人实行24小时护理;对临终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他们并没有特殊津贴,仅仅是凭自己的责任心、爱心,默默地奉献着,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人的呵护与关心。
慰藉精神需求 营造温馨家园
敬老院(为老服务中心)不仅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要,也时刻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把优质服务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大力营造亲情氛围。
平时,工作人员悉心照顾老人起居,一旦发现老人不开心,就多方面了解情况,与老人谈心聊天,做思想安抚工作。在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老人们打开了心结,还在院内开垦了菜园,除草灭虫,呵护蔬菜。部分敬老院(为老服务中心)还把每位老人的生日都做了记录,每月都准备好蛋糕、水果,定时为当月出生的老人们过生日,为老人燃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各敬老院(为老服务中心)买来了电视棋牌等供老人们娱乐,让老人们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完善规章制度 夯实服务载体
规范的管理、健全的制度,是敬老院(为老服务中心)建设上水平、上档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日常工作中,敬老院高度重视,狠抓建章立制,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院长任期责任、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卫生、安全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管护制度,财物管理制度和院民守则;并建立了每日巡查记录簿、工作日志登记簿、请销假记录簿、每日食谱登记簿、门岗出入登记簿等。在财务上,实行实时报账,实时监督,实时公开,做到专款专用,不浪费一分钱。制度建设的规范,使得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国家提出的明确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全体民政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五保”老人那抹夕阳更红、更美,他们用真心与真情,为五保老人建设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
(记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