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波 薛玉洁
“文佳,你能听到吗?”“听到了,听到了,我终于能听到了。”戴上爱心志愿者杨萍女士捐赠的全新助听器,小文佳紧紧抱住她放声大哭起来,喜悦、激动的泪花令在场的人为之动容。这是日前发生在淮南市大通区孔店乡大郢村的真实一幕。
刚戴上助听器的孩子名叫张文佳,今年12岁,是一名留守儿童。患有听力残疾的她,一直以来有个梦想,就是有一副属于自己的助听器,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听音乐、学唱歌。帮助她实现这个梦想的爱心志愿者杨萍,是大通区一家老年公寓的负责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美德,我有这个能力,也愿意尽一点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孩子,让他们生活得更好。”杨萍说。而帮助杨萍和张文佳之间架起“爱心桥梁”的,是大通区妇联帮助留守儿童实现梦想的“圆梦计划”。
留守孩子都有哪些梦想和心愿?前不久,大通区妇联专门开展了摸底调查。想当画家、想坐大火车、想考上理想的大学……通过调查摸底,孩子们心中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汇集到区妇联。区妇联通过媒体、QQ群、电话联系捐助人等方式,把孩子们的梦想向社会发布,并将其中20多名残疾孩子的梦想进行特别推荐,引来社会爱心如潮。爱心志愿者杨萍一个人就资助3名残疾留守儿童实现了梦想。
“2011年以来,区妇联组织的‘圆梦计划’一直在行动。 ”大通区妇联负责人介绍。作为“圆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温馨的活动场所必不可少。大通区在淮南市率先实现了乡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孔店乡建起了全省第4家、全国第11家“彩虹家园”。以此为载体,区妇联精心设计了各种爱心活动,帮助孩子们圆梦。他们请来大学生、公安民警、“爱心妈妈”,教留守儿童画画、包饺子、包粽子,陪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让孩子们感受温情友情,感受浓浓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请来全区46名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的心理更加阳光。同时,开展“鲜花献给留守妈妈”、“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一封信”等活动,让留守儿童从小学会理解父母,懂得珍惜和感恩。
请进来,更要走出去。大通区妇联积极运作,努力让留守儿童到新的环境中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淮南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武警消防支队,市博物馆、龙湖公园……都留下了孩子们欢乐的足迹。这些经历,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也让他们树立起新的、更远大的梦想。
因为有爱,梦想不再遥远。大通区妇联“圆梦计划”开展3年来,共组织活动40多次,服务留守儿童600多名,以小善积累成大德,以善举传递正能量,以爱心托起孩子梦想。正如爱心人士杨萍所说:“人们付出一点点爱心,就可能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善,让孩子们看到希望,感受温暖关爱。 ”而帮助孩子实现梦想,也是杨萍和许许多多爱心志愿者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