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选调生工作综述
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基层干部队伍活力、培养锻炼年轻干部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市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选调生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培训培养,注重基层锻炼,备用结合,促进了选调生的成长成才,逐步使选调生工作成为我市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
高度重视 齐抓共管
选调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部门多。为使选调生工作有序开展,我市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编制部门协同配合,接收单位具体管理的良好工作运行机制。市委组织部负责选调生的分配、跟踪管理,并切实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培养使用措施、跟踪考察制度,抓好集中培训、定期督促检查等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协调解决选调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县区委组织部认真抓好选调生的日常管理,结合干部年度考核,适时对选调生进行考察,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的建议。接收选调生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负责选调生的具体管理,建立定期与选调生谈心谈话制度,帮助解决选调生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进行提醒,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选调生成长锻炼情况。
量才安置 搭好舞台
目前,我市共接收选调生124名,分别来自全国27所高校,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一批重点大学的学生被选调进我市选调生队伍。选调人数逐年增加。从2005年以前每年只有1-5名选调生,到近几年每年20人左右选调生分配我市。为丰富选调生来源结构,2011年起把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特岗教师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增加为选调对象。
我市在选调生工作中注意搭好舞台,做到选派人选与接收单位实际需要相衔接,积极为选调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接收安置选调生时,根据每位选调生的特长和所学专业,要求有关单位将他们安排在领导班子团结、党风端正、凝聚力较强、工作基础较好的乡镇、街道工作,接收选调生的乡镇、街道党委根据实际,放手把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们,有针对性地将他们安排在重要部门和岗位,培养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选调生的专业和特长,通过借调、抽调和跟班学习等方式,安排选调生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学习锻炼,发挥其特长,帮助选调生脱颖而出。
重视培训 强化管理
工作中,始终重视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一是突出教育。针对一部分选调生到基层后,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反差,思想波动较大的实际,采取谈心交流、约选调生定期汇报思想等形式,认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市、县区组织部门先后多次召开选调生工作座谈会,了解选调生思想动态,建立淮南市选调生QQ群、飞信群为他们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二是强化培训。我市将选调生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积极组织选调生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岗前培训;对全市所有选调生进行了公务员初任培训;每年组织选调生参加市、县区委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各县区也将选调生的培训纳入科级后备干部培训计划,积极选派选调生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本县区乡镇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等班次的学习。三是跟踪管理。加强选调生的日常考核及年度考核,为全市所有选调生建立了电子化档案,有针对性地做好选调生管理、培养等工作。
注重锻炼 备用结合
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是干部成长的重要条件。乡镇、街道处在群众工作的一线,选调生在基层多岗位的艰苦磨炼中,提高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实际工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了务实工作作风和敬业意识。在选调生使用上,原则上要求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两年后,对表现优秀适合做乡镇领导工作的,及时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近10名在乡镇工作的选调生已被提拔到乡镇班子和部门领导岗位上;对适合从事党政机关工作的,优先补充到上级党政机关工作,每年市直、县区直机关拿出部分职位,通过考试择优录取选调生。鼓励和支持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等活动,促进选调生在平等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培养锻炼,大部分选调生都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淮组言 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