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央视聚焦我市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生动实践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央视聚焦我市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生动实践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7/29 8:59:4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昔日工业“伤疤” 今朝城市“绿肾”
央视聚焦我市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生动实践

7月2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淮南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采制的新闻报道《昔日工业“伤疤” 如今城市“绿肾”》在CCTV-12社会与法频道“绿水青山的中国”栏目播出,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播出。

该报道详细介绍了淮南作为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国家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也因长期煤炭开采形成了大片采煤沉陷区。在城市转型过程中,面对这些昔日的工业“伤疤”,如何进行生态修复,淮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淮南积极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将沉陷区治理作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突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的治理机制,加速“城人产”融合发展,通过有效治理,不仅把“工业伤疤”变成了“城市绿肾”,也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淮南方案”,实现了昔日“矿区废地”向今朝“城市绿肾”的华丽蝶变。

该报道展现了淮南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生动实践,塑造了生态友好、绿色淮南的美好形象。

(记者 赵亮)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