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群众诉求“一站式”解决新阵地
——八公山区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
今年以来,八公山区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紧扣“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要求,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全域覆盖,让群众诉求“就近办”
“这么快就拿到公司拖欠我的工资,幸亏有你们。”“要是没你们帮忙,我这闹心的事儿还不知道要跑多久了。”……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群众的心声。如今,“有矛盾纠纷,找家门口的综治中心”这一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八公山区群众的共识。
为了让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八公山区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动员协调政法机关和信访、人社6部门常驻,其他相关部门随叫随到,让群众解决诉求“只跑一地”、解开心结“只进一门”。
部门联动,让群众诉求“有人办”
走进八公山区综治中心,12个服务窗口整齐排列,一个登记受理区实行首问负责制,引台首先登记办事人员信息,随后精准分流至接待窗口。工作人员仔细分析研判事项,推动各部门接力办理,先行调解的理念贯穿始终,各窗口信息互通、紧密协作、便捷高效。
该中心内部按照中央、省、市规范化建设要求,划分为“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大功能区,科学设置领导接访室、“老娘舅”调解室、心理咨询服务室,为群众诉求“兜底式”受理和矛盾纠纷“全链条”化解,提供更为完善的组织保障。
多元调解,让群众诉求“尽心办”
“她叫我一声‘爸爸’,我就要为她多考虑,这样也对得起她的妈妈,谢谢你们!”近期,市民武某带着11岁的雯雯(化名)来到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雯雯的母亲与丈夫李某因感情不合,离婚后带着雯雯改嫁武某,不幸的是雯雯母亲突发疾病去世。继父武某一家与雯雯共同生活了4年,一直把她当亲生女儿抚养,雯雯生父李某现要回雯雯抚养权,但孩子情绪有抵触,两家产生矛盾。
八公山区综治中心立刻组织法院、公安等部门联合化解,以“背靠背沟通+面对面疏导”模式,疏导软化对立情绪。双方争执的核心不是钱,而是如何证明自己对孩子的爱。在调解过程中发现,生父要立刻带走孩子的行为,引发雯雯的应激反应。通过多次沟通引导,双方同意主动听取孩子的意愿。经过调解,最终孩子选择待期末考试后回到生父李某家中生活,继父武某一家提出能够联系孩子,允许探视等要求。
6月26日上午,武某妹妹带着雯雯,再次来到该区综治中心,将雯雯的一些生活用品转交给雯雯生父李某。“以后雯雯就是多一个亲戚,逢年过节的,我们多走走。”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八公山区“一站式”矛盾调处机制高效运转的实践。
八公山区综治中心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情感为纽带、需求为导向,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八公山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流程》《八公山区综治中心工作机制》《八公山区综治中心入驻部门职责清单》等一揽子机制,把矛盾纠纷“入口”汇集、“出口”疏通,为综治中心整合多元解纷资源力量提供支撑。截至6月26日,该区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138件,其中矛盾纠纷55件,流转民生服务事项83件。中心对照矛盾纠纷化解“路线图”,优化办理流程,确保每一项诉求都“导得出”“接得住”。
(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孙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