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对,出路广。我们第九批乡村振兴工作队面对陈庙村采煤沉陷实际,与村‘两委’共同会商研究,确定了守牢脱贫攻坚底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在现有耕地上持续加强农业生产,推进富民强村;大力发展务工经济,做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保障工作;强化村级党建,抓好社会治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近日,凤台县关店乡陈庙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唐锦军就拓宽村级经济增长、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向记者介绍。
“对于具备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工作队配合乡村为18户脱贫户提供公益岗位,为部分脱贫户联系家庭手工作坊订单,引导部分脱贫户面向亳州中药村市场发展中药材生产,落实养殖业直补政策,引导农户结合林下经济发展家庭小规模鸡、鸭、鹅养殖,帮助部分脱贫户应对市场风险并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同时,落实教育帮扶政策,鼓励孩子们立志成才,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们还做好防返贫监测,动态掌握各类群众的收入状况。对医疗、民政、人社等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核查核对,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目前,陈庙村未发生一人一户返贫致贫。”工作队队员告诉记者。
驻村工作队为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配合乡村向丁集矿协调争取资金,对部分道路、水渠、沟塘进行维修,恢复和改善现有耕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组织农户因地制宜利用土地,宜耕则耕,杜绝抛荒,多种粮、多打粮、端牢饭碗。大力推广科技农业,多次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推广土地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扶持组建多支农业生产服务队,为农户提供播种、施肥、洒药、收割、脱粒、烘干等系列服务,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
“我们工作队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进务工经济。帮助失地农民或农业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增收致富开辟新路。陈庙村现在有1800多名村民外出务工,有的已干出一番成绩。我们打好乡情牌、乡悉牌,调动他们支持家乡的积极性。外出务工人员常国辉已在外地开办公司,吸纳我村近百名失地农民就业;王文果业务拓展至内蒙古、上海等地。他们常年资助村里部分困难户,每年捐资10万多元资助留守儿童和贫困老人。通过他们提供务工信息,每年组织村民到新疆采棉,去福建、安徽黄山、郎溪等地采茶,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村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工作队强化党建工作,认真开好“三会一课”,全面准确传达、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让全村党员干部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把党中央部署的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落实到支部日常活动中,让村党支部活动常态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在支部活动中坚持“四议两公开”,真正让群众说事、议事、管事,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在社会治理工作中,我们尤其重视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联系律师定期到村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推动社会矛盾在法治轨道上解决。积极学习‘枫桥经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队入村以来,陈庙村未发生村民纷争、斗殴等事件,未出现到市、赴省、进京越级信访事件。”村纪委廉情信息员说。
工作队还协助村里做好土地二轮延包、沉陷区危房拆除、养老和医疗保险征缴、农用三轮车规范管理、安全生产生活排查、夏季防溺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午秋两季秸秆禁烧、脱贫群众定期体检等工作,着力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全及安置等问题一件件办好,一个个解决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工作队进村后为我们办了很多实事。现在我们陈庙村水、电、路配套齐全,光纤入户,路灯明亮,村容整洁,过上了现代化生活,大家都很满意。”村民王殿光开心地告诉记者。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唐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