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王村荣膺“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红韵绿脉绘新卷 激活振兴新动能
近期,谢家集区杨公镇汤王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光荣称号。6月中旬,记者来到汤王村,但见村容整洁。时值仲夏,秧苗初插,接受着阳光雨露的滋养,生机勃勃;而旁边旱田里,有村民正在忙碌,一派祥和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眼前。
漫步汤王村,时见红色标志,这里是早期共产党人、中共寿县首任县委书记王影怀的家乡,这里建有他的烈士陵园;还有革命先驱、红一军高级将领王培吾烈士的故居。为此,家乡还建设了红色文化长廊等设施,如今已成为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红色文旅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格局。
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1927年,现属汤王村的汤王庙小学成立淮南地区首个中共党支部,标志着该村成为地方革命发源地。2014年起,因红色遗迹体系保存完整,汤王村先后获评市级文明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获评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2021年启动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同年建成汤王红色教育基地,设置双烈广场、党史馆等教学点,年均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2022年荣获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
由于汤王村具有较为鲜明的区域文化特点,除了通过红色文化带动产业发展外,还通过建设村史馆提炼新的文化记忆,将留住乡愁与振兴乡村的美好意愿通过图文和实物载体展示出来。看着自己的照片展示在村史馆内,村民们也在微笑中深化了对家乡的情感。另外,村里还邀请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学会开展“举旗帜·学理论”党建春训活动,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近年来,汤王村立足实际和资源禀赋,确立“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发展思路,以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主线,将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文化铸魂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汤王”样板,村党员干部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期间,汤王村先后组织开展“汤王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乡村治理与精神文明创建融合发展”专题大讨论,锚定建设省级“红色文旅融合先行示范村”、打造淮南“新时代红色文旅创新发展高地”的目标,明确汤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阶段目标及重点任务,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以红色旅游作为发展轴心,汤王村因地制宜顺大势,依托文化资源提升知名度,带动村域经济向前迈进。近年来,汤王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将红色资源、兰花养植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集红色研学与兰花产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于一体“兰花小镇”。大力发展“兰花经济”“阳台经济”“庭院经济”,兰花产业不仅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而且促进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双增长,更是辐射带动了周边“喜之园家庭农场”“友进瓜果家庭农场”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通过建设田园观光采摘区、乡愁记忆馆、亲子耕作体验乐园、田园赏花木屋等项目,举办葡萄、梨子、草莓、西瓜等水果采摘旅游活动,有效丰富延展了汤王村农文旅产品体系。
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始终活跃着驻村工作队的身影。在“淮南市第四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上,由安徽理工大学选派的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任少伟推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兰花小镇项目》获擂台赛二等奖,争取到发展资金20万元。同时,安徽理工大学定向采购汤王村绿色农产品,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消费帮扶和特色农产品进校园活动,有力促进了农产品和水产品大户增收,带动脱贫户居家灵活就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另外,在履职过程中,驻村队长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优势,提供医疗、文化、科技、消费帮扶,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聚焦美化提升村容村貌。汤王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资金逾百万元,完成农村改厕、污水管网改造及卫生室、文化广场、电力设施升级等工程,道路硬化率达100%;积极探索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模式,推广村庄“微改造、精提升”,制定《文明公约》,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让家庭文明、庭院美丽成为自觉行为,形成人人学习最美家庭,家家争做美丽庭院的浓厚氛围,努力将庭院美变风景美,将风景美变风尚美,以美丽庭院创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