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凤台县岳张集镇六院村与颍上县小张庄交界处的凤台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省人大代表徐怀彪创办的企业园区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停放整齐的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水稻育秧印刷机开机准备工作就绪,十几名工人正在20多亩育秧场地筛土,三架无人植保机正在千亩连片小麦田间飞防,好一派生机勃勃的忙碌景象。
“只有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情怀的人,才能这样坚持下去。在农村发展其实很辛苦,可能很劳累、很枯燥,但是只有真心热爱才能长久坚守。致富不忘来时路,始终牢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使命。”徐怀彪很有自信地说。
“小麦受去冬今春低温、干旱及大风天气的影响,导致大面积田块出现纹枯病、白粉病、矮小叶黄和蚜虫等病虫害,合作社和公司实行了科学技术种田,加强小麦生长期间的合理施肥、化学除草、喷灌与无人植保机飞防,目前小麦长势良好。”这是“五一”前夕徐怀彪对十几名村民进行再次“分红”时说的暖心话。
2006年,徐怀彪被村民们选为六院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通过多次参加镇、县里的各种会议和到异地参观学习等,让他越来越看好农业发展前景。2010年春天,他主动提出不再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表示改行当农田“保姆”,一门心思投入到如何种好田、多种田、夺高产、增效益的“三农”工作中。
“一家一户只种几亩责任田,农民从根本上不会富裕起来,只有实现现代机械化才能真正派上用场,便于科学管理,才能获得更高产量。”徐怀彪道出了自己心声。2011年4月22日,他挂牌成立了凤台县怀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013年3月27日又成立了凤台苗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十多年来,徐怀彪年年都有新起色、新发展、新亮点:2011年3月,他贷款购买第一台农机;2012年,他首次转租本村村民徐广辉等5户村民土地30亩;2013年,他经营的合作社总作业面积达2000亩,实现农机作业收入近百万元,净利润达50万元,为17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同年,他当选为凤台县人大代表;2016年,他的合作社共转租土地1000亩,并被评为县级农机示范专业合作社;2017年,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和全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8年,他当选为淮南市人大代表;2019年,他转租土地1200亩,托管土地1800亩,被授予“农机大王”称号,各类农机拥有量达50多台;2020年,他的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基地;2021年,他的产业带动六院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入1.8万元;2022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入3万元;2023年,他的合作社荣获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先进经营主体,他也光荣地当选为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24年,他的合作社被评为安徽省服务主体规范化建设试点主体。
“每个乡村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前不久,徐怀彪参加安徽省“两会”,在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为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特向大会秘书处递交了议案。
据悉,截至今年4月底,徐怀彪在乡村振兴、土地托管中,又与凤台、颍上两县及合作社周边乡镇村500多户村民签订了夏季水稻育秧、机插秧与水稻生产田间管理和机收割等协议。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将为本镇缺乏劳动力的脱贫户、困难户、优抚对象提供优惠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销“五代”一条龙服务。
“今后,要更加依靠党的富民好政策,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努力,带动乡亲们就业增收,多种粮、种好粮,让父老乡亲获得新时代农民幸福感,为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作出贡献。”徐怀彪说。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宋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