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推动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与就业质量双提升,近年来,淮南联合大学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赋能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6%以上,并获评“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锻造一支专业化队伍,夯实就业服务根基。该校构建“校级统筹、院级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格局,由党委书记、校长牵头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组建专项工作组。通过制定激励办法、完善保障机制、定期调度推进,打造了一支专业高效的就业服务团队,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化、全程化指导。
优化调整一批专业,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服务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学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4个前沿专业,同时撤销、停招与市场需求脱节的17个专业。目前,学校70.2%的专业(26个)紧密对接安徽省新兴产业,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
构建一套系统化课程,贯穿生涯教育全周期。学校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构建“必修+选修+云端”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从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指导》到大三的线上《职业能力与创业学习》,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实践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实现职业素养的全周期提升。
打造一个多功能平台,集成资源赋能发展。学校投入2300万元建成一万余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集“一站式”服务大厅、生涯咨询室、创业孵化区等功能于一体。基地累计孵化学生企业8家,带动就业100余人,并助力学生斩获全国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资格。2024年,该校应征入伍学生达162人,专升本升学417人,毕业生竞争力持续攀升。
丰富一系列就业活动,多维度拓展就业渠道。学校通过职业体验嘉年华、校企面对面、书记校长访企拓岗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职业规划热情。2024年9月以来,举办招聘会31场,提供岗位4460个,服务学生超1.2万人次。2025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目前已达36.52%,位居省内前列。
实施一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服务地方精准就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送教入企”模式,与1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创新“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年输送技能人才500余名,校企合作满意度达98%。同时,该校积极引导毕业生留淮、留皖就业,毕业生留皖率超70%,为地方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张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