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职责使命 奏响奋进强音
——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2024年,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出圈出彩——
这一年,收获了一批国字号品牌:“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度十大考古新闻,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并入围国家文物局2024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淮南获评“二十四节气之城”,寿县荣膺中国“文学之乡”,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跻身“国家一级馆”,新华书店人民公园店荣获全国“最美书店”称号;
这一年,获得了一批国家级奖励:退休教师杨维云荣登中国好人榜,英勇救人的王庆龙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青年书法家蒋奎作品获评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这一年,在多个国家级平台上展示了淮南形象:国家文物局在淮召开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在中央级媒体发稿量居全省前列,市级媒体融合改革入选中宣部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两名作家赴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的全国青年创作会议。
这一年,多项工作产生全国性影响:武王墩引起全国对楚文化特别是淮南地区楚文化的关注,寿县文旅火爆出圈,淮南入选全国小长假最热门城市。
回望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跟随淮南转型发展的铿锵步伐,紧紧贴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紧紧抓住历史赋予淮南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责任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障、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理论根基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过去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紧紧抓住“关键少数”,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持续压紧压实全市各级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责任,完善督查和巡听旁听机制,推动全市理论学习整体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宣讲活动。组织各级各类宣讲6000余场次。打造“党课小蜜蜂”等特色宣讲品牌,服务全市基层党组织32家,上门宣讲34场,受到广泛好评。创新推出“云聚理想 E起学习”理论栏目。搭建理论网络宣传微矩阵,制作系列微宣讲视频并在多平台展播,受众超47万人次,扩大了理论宣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发布“七个强市”和“淮楚文化研究”规划课题,举办首届安徽楚文化论坛,开展研讨会和征文活动,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繁荣。注重加强理论人才培养。遴选86名宣讲骨干、106名社科人才组建宣讲人才库和社科人才库,举办了首批“全市社科暨宣讲人才培训班”,社科理论人才力量得到加强。
壮大主流声量,擦亮淮南城市名片
团结稳定鼓劲,奏响奋进强音。
过去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了正能量强劲、好声音充沛的良好舆论氛围。
认真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创新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坚持全媒矩阵融合传播、评论理论定音定调、内宣外宣协同推进,凝聚了强大思想合力。特别是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宣传报道出圈出彩,在中央及省级媒体刊发重点稿件2500余篇(条),全网阅读量累计超4亿人次,多位省领导给予肯定性批示。用心用情做好发展宣传。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刊(播)发相关稿件2000余篇(条)。人民日报等央媒聚焦我市采煤沉陷区漂浮式水稻等工作开展持续报道,推出专题稿件30余篇(条)。深化创建文明城市等专题宣传,做好调研式集中采访活动,在中央、省级媒体刊登稿件40多篇。全力以赴加强对外宣传。挂牌成立淮南国际传播中心,积极推进海外传播。全年累计在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刊发稿件1.3万余篇(条),有效提升了淮南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弘扬新风正气,厚植城市文明底蕴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过去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深化主题宣教,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作品征集活动并做好网上展示。加强典型选树。礼遇关怀先进典型并对6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去年以来9名先进典型(含集体)事迹荣登《榜样》栏目。抓实思政工作。办好农村思政大舞台,组织基层思政骨干培训,开展思政课题研究,遴选思政工作经验案例,推动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抓实爱国主义教育,摸排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精准精细、常态长效,高质量完成各项创建任务,顺利通过第三轮测评。
推动文化繁荣,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淮南,文脉悠远,历史厚重。
过去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扎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文艺精品竞相涌现、文化惠民多姿多彩,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活跃文化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各类主题文化活动1500余场次。举办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剪纸艺术主题创作精品展、“江淮之春”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合六淮”精品文艺展演等区域性文化活动。北京京剧院赴我市开展慰问演出。做好服务保障,电视剧《六姊妹》在淮顺利拍摄完成。大力扶持文艺创作。对14件文艺作品予以奖励,对19个文艺项目进行扶持。精品出版物《读懂淮南》、音乐广播剧《星辰大海》等重点作品完成创作。纪录片《寿春城》获评2024年“皖美呈现”优秀作品。推剧小戏《老牛头“逼”婚》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推剧《四老爷巡乡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加快提振少儿艺术。推动成立市少儿艺术协会,举办全市少儿春晚、新春音乐会、器乐展演、“庆六一”校园少儿艺术汇演等活动。不断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常态开展相关服务。全市832个行政村放映公益电影13570场次。
深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茁壮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过去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谋实改革任务,狠抓改革落实,奋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纳入市委深改委工作要点并加强督查。组建市新闻传媒中心,获省委编办批准。实施“观淮”客户端二期建设,开展市县融媒追赶跨越行动,成立市传媒集团,积极拓展印务、会务、培训等经营业务,加快项目建设,提高营收能力。探索完善少儿艺术振兴发展工作机制,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组织县区申报省级非遗工坊。有效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出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行动方案,加强文旅产业招商。组织参展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举办第九届淮南文博会。
展望未来,步履愈坚。2025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