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时评 > 乘影视IP东风 启淮南文旅新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乘影视IP东风 启淮南文旅新程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2/13 8:29:0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当《六姊妹》的热度如春潮漫过荧屏,淮南这座被千里淮河浸润的城市,正站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浪尖。全市上下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深度挖掘影视IP价值,塑造独特城市形象,正在让淮南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乘风踏浪”出圈。

以IP为钥,开启文旅融合新蓝海。《六姊妹》的镜头语言里,流淌着淮南的城市DNA:斑驳的淮上渡口承载着城市记忆,袅袅升腾的牛肉汤香气勾勒市井烟火,九龙岗民国建筑群凝固时光肌理……剧中的每个场景、每个人物都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也为淮南文旅融合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我们精心打造影视主题旅游线路,让游客仿若穿越剧中,踏入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淮南世界,沉浸式感受街头巷尾的热闹喧嚣。

深挖IP富矿,激发创意灵感。有学者建议,可以借鉴“它山之石”,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六姊妹”文创产品。比如推出剧中同款淮南牛肉汤礼盒,那浓郁醇厚的汤汁,裹挟着淮南独特的饮食文化,让游客能将这份美味打包带走,分享给远方亲友,打响淮南美食的金字招牌。还可以设计家风主题手账,将剧中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温暖故事,化作细腻笔触,融入每一页纸张,让游客在记录生活点滴时,也能将淮南的文化温度揣在怀中、带回家乡。再者,《六姊妹》的成功拍摄,是对淮南丰富场景资源的一次有力认证。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影视基地建设,吸引更多剧组纷至沓来,为淮南带来更多曝光,为淮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共鸣为桥,构筑情感联结新维度。《六姊妹》中何家姐妹的故事,宛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看似描绘的只是平凡家庭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实则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生动缩影。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如同一把钥匙,轻轻开启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之门,引发强烈共鸣。

淮南有举办“时代记忆展”的丰富素材和经验。有网友表示,我们应敏锐捕捉这一优势,借助九龙岗民国建筑群等历史场景,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场景复原等方式,让游客穿越时空,感受淮南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搏。例如,重现淮南煤矿早期开采场景,粗糙的劳动工具、质朴的生活用具一一陈列,它们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矿工们为城市发展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动人故事。再通过老照片、影像资料等,呈现斑驳的画面、泛黄的记忆,将淮南从矿业小城到现代化都市的奋斗历程徐徐展开。这种“活化历史”的方式,既能让游客深度领略淮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让淮南人民心中涌起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让这份对家乡的热爱,在岁月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并致力于转型发展,演绎新的历史画卷。

以创新为锚,锻造持续发展新动能。在信息如洪流般快速更迭的时代,一部影视作品带来的热度,恰似夜空中的烟花,虽绚烂夺目,却往往转瞬即逝。我们必须持续为热度续航,巧妙地将短暂流量转化为长久留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借助热播剧流量,实现文旅市场开门红。近段时间,相关部门精心策划文艺演出、民俗体验等活动,并组织做好线下流量承接和服务提升,吸引了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拍照打卡。各级媒体及网络达人在《六姊妹》拍摄地进行直播,介绍当地美景、美食、方言俚语和城市记忆。相关部门发起了“《六姊妹》与淮南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跟着《六姊妹》打卡取景地”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等。有网友建议,我们也可以联动影视主创团队,发起“跟着六姊妹游淮南”短视频挑战赛,鼓励游客和网友用镜头记录在淮南的旅游见闻,分享到社交平台,让淮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插上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当《六姊妹》的星光洒落淮河两岸,淮南文旅融合的航船已升起满帆。光影为笔,绘文旅融合新画卷,需要我们以历史为舵、以创新为桨,在影视IP的东风里驶向星辰大海,进而让每个驻足淮南的旅人,都能在时光褶皱中触摸到这座城市磅礴的心跳。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