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乡村振兴在行动 > 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2/3 15:36: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采摘、清洗、烘干、装箱……入冬以来,凤台县杨村镇淝丰村香菇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进入采摘期后,每天可以采摘100多公斤,这些鲜菇直接销往当地农贸市场和机关、学校食堂,产品供不应求。”近日,淝丰村党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走进香菇大棚,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香菇升柄展伞,个大朵圆、长势喜人。村支“两委”干部和五、六名工人穿梭于大棚间,熟练地采摘成熟的香菇,并将批量香茹及时送到烘干房加工、装箱,大伙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鲜菇市场价每公斤20元,目前已销售1500多公斤,收入3万多元,预计整个采摘季节总收入可达七、八万元。”该负责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地处西淝河畔的淝丰村,是典型的农业村,种植结构单一,农业效益低下。该村村支“两委”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2017年,该村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将香菇种植作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当年利用衔接资金30万元建设2个现代化香菇大棚,从外地购进7000棒香菇进行试种。由于采用科学的温控、湿控及光照管理技术,该村香菇肉质厚实、味道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好评。“今年又利用市扶持资金30万元在原有600平方米种植大棚的基础上,新建2个200平方米香菇大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新建了一个冷库,配备了烘干设备,对香菇进行烘干保存,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杨村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亩菇十亩田”。淝丰村香菇种植基地的建成投产,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老伴又有病,村里让我负责管理香菇大棚,平时为菇棒注水保湿,每月收入500多元。”淝丰村83岁脱贫户苏金乐高兴地说。

“下一步,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吸引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同时采取‘线下+线上’的方式,扩大销售渠道,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共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淝丰村党支部负责人对该村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常开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