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乡村振兴在行动 > 路通了 水清了 岸绿了 景美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路通了 水清了 岸绿了 景美了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1/29 14:09: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路通了 水清了 岸绿了 景美了
—— 潘集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纪实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潘集区潘集镇潘杨村,一眼望去,村庄周围郁郁葱葱,村庄内水系贯通、河塘水体清澈透明,塘边干净整洁、草木茂盛,设施齐全、排列整齐的农家小院掩映其间,和美乡村建设让潘杨村焕发生机。

“现在和美乡村建好以后,柏油路铺到家门口,不再是‘晴天土、雨天泥’,原来的臭水塘变成了景观塘,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路灯也亮起来了,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都有了,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感到很舒心,以后,我们要自觉地维护好村庄环境。”潘杨村村民刘弯弯满意地说。

潘集镇潘杨行政村潘庄中心村建设是2023年省级和美乡村“千万工程”项目,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分为生活垃圾处理、供水保障、道路畅通、河塘沟渠清淤疏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十二部分。通过和美乡村建设,村庄环境有了很大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潘杨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首批投入和美乡村建设资金370万元。2023年10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实施中心村主次道路改造9300平方米,道路入户率达均为100%;加装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灯60盏;沟塘疏浚6970平方米;污水收集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100%;修建2个休闲健身广场;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增强了中心村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潘集镇采取有效举措,动员村民投身和美乡村建设,形成共建、共管、共评理念,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建好更要管好,潘杨村结合自身实际,将和美乡村管护融入村规民约,健全运行管护方式,确保和美乡村建成后长期稳定运行。

如今,潘庄中心村平坦整洁的道路,绿树掩映下的村落,美丽的农家小院,一幅景美人和的乡村画卷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我们还将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后期管护,发动群众搞好自家卫生,让惠民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群众长期收益。”潘集镇武装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潘集区紧紧围绕目标要求,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为前提,扎实开展村庄规划修编,积极申报项目,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以省级中心村和精品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的村庄规划,按照目标要求,突出建设标准,强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同时,通过宣传、选树等活动,推进农民文明素养的提升。今年区农业农村局和区妇联联合评选表彰“美丽庭院”“特色庭院”187户,传递了文明力量,展示农民文明风采,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主动性,以点带面,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潘集镇潘杨行政村潘庄中心村、高皇镇张岗行政村田前中心村、夹沟镇夹沟行政村昌圩中心村、架河镇小郢行政村小郢中心村、平圩镇平圩行政村平圩中心村5个省级中心村,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全部建设完工。

“我们将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坚持做精一步、做细一段、做亮一片,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乡村,加快发展产业,早日实现一村一品、一庄一景,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潘集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潘士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