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多元共治促和谐 基层治理焕新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多元共治促和谐 基层治理焕新颜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1/13 14:53:4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多元共治促和谐 基层治理焕新颜
——八公山区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有事就在微信群@网格员!”今年以来,八公山区的网格员解决管道漏水、树木修剪、楼道照明、杂物堆放等居民身边的“小麻烦”“小问题”130余个,民生服务事项2100余项,化解邻里矛盾纠纷300余件,初步形成了“一网联通千万家、千家万事网上解”的局面。

凭“德治法治”之力,擘画党建“同心圆”,求解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八公山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学习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加强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和多元共治,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坚持党建引领,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方向,聚合力、破难点、疏堵点。八公山区强化“三级书记一起抓”城乡基层治理责任,区委书记带头领办基层治理项目,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共领办涉及小区治理、民生服务、民生呼应、矛盾化解等7个类别49个基层治理项目,清单化破解治理重点难点问题。

设立“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一批党员,服务联系一方群众。该区印发《城市社区设立“党员中心户”,赋能基层治理实施方案》,优先从符合条件的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退伍军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干部等群体的党员中“严选精推”,共推选出“党员中心户”586名。1个“党员中心户”联系5至10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覆盖15至25户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党的建设工作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
党建引领社区自治,搭建议事协商平台。该区在49个居民小区搭建党建引领的民主议事协商平台,构建“党组织牵头、业委会主导、多方参与、小区共治”的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模式。同时,全面推行群众说事制度,常态化召开“红色议事会”,收集处理意见建议120余条,解决居民楼房漏水、下水道堵塞等问题共80余件,化解矛盾50余件。

创新融入“网格”,民生幸福“满格”

家住八公山区土坝孜街道利民阳光小区的何奶奶是独居老人,今年4月22日下午她遛弯回家后发现随身携带的钥匙和手机都忘在屋里了,于是何奶奶赶紧来到建井社区寻求帮助。社区网格员徐丽第一时间打开E治理核查老人的身份信息,并立马联系开锁公司开锁,并陪伴老人回家。临走前,网格员徐丽不忘耐心告诉老人注意安全,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网格员。

为了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提质增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八公山区精细划分为144个网格,按照“党建+网格”模式,推行“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做法,建立网格党支部52个、党的工作小组3个、非公企业党建联盟1个,网格党群服务站19个。

整合资源,织密“一张网”。八公山区统筹党建、综治、政法、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各自网格,整合为网格化管理服务“一张网”。该区市场监管局构建“区局、市场监管所、管理网格”三级管理体系,绘制可视化网格监管地图。区妇联推行“网格员+妇联执委”模式,推动妇女儿童权益维护、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等工作在网格内完成。开展“政法干警进网格”活动,采取分片包保模式,发动广大政法干警深入网格,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做好释法答疑。同时,创新“警网融合+”工作模式,着力打造人员整合、数据聚合、工作联合的标准化、实效型、订制版警务网格,今年以来该区依托“警网融合+”,网格员、警格员共采集录入各类基础信息300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件。

多元力量“大融合”,共织治理“和谐网”

“真是太谢谢社区的‘邻里帮帮团’了,让我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近日,家住毕家岗街道新建社区的夏大妈因为母亲赡养问题,找到新建社区“邻里帮帮团”寻求帮助,最终经过“邻里帮帮团”成员的不懈努力,六个兄弟姐妹就母亲赡养一事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协议,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夏大妈感激不已。

“邻里帮帮团”让邻里无“忧”更无“纠”,也是八公山区加强协同联动,推动多元力量融入基层治理的特色做法之一。

今年以来,八公山区按照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有关功能,整合多方解纷资源,推动“多中心合一”,全面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同时,以“老娘舅”“邻里帮帮团”等特色做法为路径,法院、民政、公安等部门立足职能优势,打造“我爱我家调解室”“百合花巾帼服务队”“老战友调解室”“老警工作队”等,推动特色调解组织孵化,构筑起“专业化+特色化”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今年以来,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37件,调处成功337件,成功率100%。

(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胡 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