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武王墩楚国晚期楚考烈王的大墓中,出土了龟甲的残片。这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充分说明:古代淮河流域,同湖广地区一样,可能是用作占卜龟甲的原产地之一;楚国传承了中华悠久的《易》学文化传统;楚墓考古的新发现,不断开拓了《易》学研究的视野。
楚考烈王墓址与太卜
楚国专门负责占卜、预测等工作的官员是“太卜”,也叫“卜尹”。有关国家的战争、祭祀、婚姻、年成、天象、灾异、政治、社会、嗣承、阴阳、吉凶、建都、丧葬、堪舆等重大问题,都需要太卜通过占卜给以解答,“太卜”的地位非常尊崇。
主管操作的叫“卜师”。《周礼·春官·宗伯下》:“卜师,掌开龟之四兆:一曰方兆,二曰功兆,三曰义兆,四曰弓兆。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告之。”意思是说,卜师,主管开启四种龟兆:一种叫方兆,一种叫功兆,一种叫义兆,一种叫弓兆。凡是占卜的时候,卜师要辨识龟甲的上下、左右、正反,拿来交给向龟问事的人,并且协助进行占卜。淮南武王墩楚墓出土的龟甲,正面有不少方形的凿坑,大概就是“方兆”吧。其中显示吉凶奥秘的密码,则要由“太卜”“卜师”“卜人”来进行解读。
楚国忠贞正直的贤臣屈原,受到佞臣迫害,遇到困惑,曾向“太卜”求教。《楚辞·卜居》王逸《叙》中说:“《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履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直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见。乃往太卜郑詹尹曰。”作为“三闾大夫”的屈原,曾经担任“楚怀王左徒”,位列三公,也虚心咨询“太卜”。
根据有关专家考证,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前277年),秦国攻占郢都,掘楚祖坟,屈原于五月五日怀石自投罗渊而死,终年约76岁。这时距离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之死,仅有36年。就是说,屈原所求见的“太卜”郑詹尹,应该和楚顷襄王、考烈王同时。楚考烈王墓址的选定,应该是由当时楚国的“太卜”来确定的,这也是他们的职守之一。
楚国占卜的悠久传统
春秋楚灵王(?—前529年)召见太卜,占卜说:“我想要称霸天下。”结果不吉利。他把龟甲扔在地上,责骂上天说:“这一点点都不给我,我一定自己拿到它。”《左传·昭公十三年》:“初,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不吉。投龟,诟天而呼曰:‘是区区者而不余畀(bì),余必自取之。’”这样一位强势的楚王,不省“卜”意,幻想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最终导致众叛亲离,孤独地自缢在城父乾溪(今安徽亳州谯城区城父镇)。
春秋楚平王(?—前516年),为楚灵王之弟。弑兄、杀弟,登上王位;此后,施惠百姓,赏赐群臣。《左传·昭公十三年》:“平王封陈、蔡,复迁邑,致群赂,施舍,宽民,宥罪,举职。召观从,王曰:‘唯尔所欲。’对曰:‘臣之先佐开卜。’乃使为卜尹。”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前591年)的孙子观从,他的祖上曾经从事过“刻龟”和“阅占卜书”的工作,楚平王便让他担任“卜尹”。《史记集解》贾逵说:“卜尹,卜师,大夫官。”这是楚国历史上第一次任命的“卜尹”。
春秋、战国楚国选用高官,也要进行占卜。比如,楚昭王选司马。《左传·哀公十七年》:“王占卜,武城尹,吉。”武城尹,是楚昭王(?—前489年)重臣令尹子西的儿子,曾经领兵灭陈。又如,楚惠王选令尹。《左传·哀公十七年》:“王与叶公枚卜子良以为令尹”。子良,楚惠王(?—前432年)之弟。“他日,改卜子国而使为令尹”。子国,也是子西的儿子,曾为司马、令尹。
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战国楚墓,出土448枚竹简、一枚竹牍,有字者278枚,字数12626字。包山楚简中,卜筮、祭祷的记录,共有54枚。包山楚简使用的是数字卦(见于贾连翔著《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中西书局,163页),如:[释文]六六一;六六六;六一一;六一一。
1965年至1966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和2号战国楚墓,出土竹简207枚、66枚。1号墓出土的卜筮、祭祷的简文,为首次发现。
1994年8月16日,在河南新蔡葛陵故城出土楚简1571枚,第一类为卜筮、祭祷的记录。墓主人是战国中期的平夜君成,占卜的内容为求问病情。葛陵1号墓简册三也有数字卦(见于贾连翔著《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中西书局,142页),如:[释文]一一八;一五六;一八一;一六一。
从春秋、战国时代的传世和出土文献记载中,可以知道,楚国就非常重视占卜。占卜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实际,有的留下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所以,淮南楚考烈王大墓中出土龟甲,就不觉得奇怪了。这是在淮河流域楚国古墓考古中第一次出现龟甲,第一次发现钻坑,显得弥足珍贵。当然,古代的占卜,仅仅是对天、地、人关系的一种预测,见仁见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易》学的传承
《易》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古代的道家、儒家、阴阳家等学派,以及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研究,都与《易》学密切相关。《周礼·春官·宗伯下》:“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这里的意思说,太卜掌管三种《易》卦的制度和规则。《连山》,伏羲时代的卦,以“艮”卦为首;《归藏》,颛顼时代的卦,以“坤”卦为首;《周易》,周文王时代的卦,以“乾”卦为首。《连山》《归藏》已经失传,《周易》保存下来。
对于《周易》,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说:“《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班固指出,宓戏氏始创八卦,周文王推衍为六十四卦,孔子写下十篇研究的力作,经过“三圣”的长期不懈钻研,从此《周易》显扬天下。
楚国占卜的传承,应该有《周易》,也有《连山》《归藏》。春秋晚期周景王庶长子王子朝(?—前505年),在周朝内乱失败后,带着周朝典籍,逃难到楚国。《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记载:(前516年)“十一月辛酉,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大批周朝文化典籍中的精品,应当包括《周易》,以及《连山》和《归藏》等,才能在江汉流域的楚国得到传播,并影响到春秋、战国楚国的政治、军事、科学和文化。战国中后期屈原、宋玉、唐勒、景差、郑詹尹、黄歇等大批楚国杰出人物的出现,就是在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融中产生的。
本文所谈的,都是有关龟甲的外部内容。要想揭开疑似龟甲的“方兆”(以及“数字卦”)的全部奥秘,必须准确破译龟甲的符号、解读甲骨文字,我们期待着。
(陈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