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 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对纪律的规定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对纪律的规定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8/9 8:38:1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纪律严明的政党,始终高度重视以党章维护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在《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党章。党的一大制定了党纲,党的二大制定了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章。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总是认真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从而使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一处住宅内召开,27日、28日和29日,连续三天举行三次会议,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代表们对《共产党》月刊介绍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情况和建党经验印象很深,主张中国共产党应该以列宁创建的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拒绝第二国际改良主义路线和第二国际社会党的政党模式,避免松散体制造成的组织散漫,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决定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组建起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强调党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纲领的第一条写明“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第四条规定“加入我们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党纲还规定,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当保守秘密。这有效杜绝了鼓吹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组织纪律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有力保持了党在秘密状态下的组织建设,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蕴含着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目标追求。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通过了九个决议案,其中《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强调,“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要说我们中国共产党成功一个党,不是学会,成功一个能够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大的群众党,不是少数人空想的革命团体,我们的组织与训练必须是很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我们的活动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

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党成立后的第一部正式党章,共六章二十九条。“纪律”部分专列为第四章,共有九个条文,占整部党章篇幅的近三分之一,对政治、经济、组织、人事、保密等方面的纪律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例如,第十八条规定:“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第二十四条规定:“本党一切会议均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第二十五条明确了纪律处分,列举了开除党员的六项规定:“凡党员有犯左列各项之一者,该地方执行委员会必须开除之:(一)言论行动有违背本党宣言、章程及大会各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案;(二)无故连续二次不到会;(三)欠缴党费三个月;(四)无故连续四个星期不为本党服务;(五)经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其停止出席、留党察看期满而不改悟;(六)泄漏本党秘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这些规定,无不强调党纪的刚性约束力,有力维护了党的集中统一、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和组织纪律性。

回顾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部正式党章,可以深刻感受到,严格的纪律不仅是党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更是党保持团结统一的力量之源,对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严明纪律,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在激流涌动的时代挽救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通讯员 殷 颖)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