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楚文化 > 两千年前的生活用品 折射出楚国繁盛之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两千年前的生活用品 折射出楚国繁盛之光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7/25 7:02:4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寿春作为楚国最后一座都城,共经历了四位楚王。楚国东进江淮的过程中,多种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江淮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篇章。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中,珍藏着数件寿春城遗址内的楚国时期生活物品,先进的用法无不反映出古人的智慧,惊人的用途折射出楚国的繁盛之光。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孙晓菲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战国中晚期,楚国控制江淮地区,下蔡县邑成为楚国在北方的战略重地。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即位后,以黄歇为令尹,赐淮北十二县,号“春申君”,改“下蔡”为“寿春”,据此重点经营,巩固了楚国对淮河中游地区的统治,为迁都寿春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元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共推楚考烈王为纵约长,春申君为联军主帅,共同攻打秦国,联军攻至函谷关时,秦军出击,六国联军败退,楚国迁都寿春。

孙晓菲介绍:“这里展出的是三件战国时期绳纹陶井圈,是寿春城遗址内最常见的生活用水设施遗存。”据了解,陶井圈通常采用泥条盘筑法,制成直径约80厘米,高40-80厘米,厚3-4厘米的圆桶状泥坯,并在圈壁上对应开出两个或四个穿绳孔,以便安装,用火烧制成形;然后挖一个直径略大于陶井圈、深度等于陶井圈的土井,将陶井圈放置在土井内,再沿陶井圈下挖,使井圈下沉;再在上面装置第二节井圈,反复数次,直到井建成。这一“沉井法”的发明和应用,直到现在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设施建设中,如桥梁、铁路和高速公路等。

孙晓菲介绍,陶井圈于2018—2019年出土于寿县寿春镇循理新嘉园工地战国建筑群遗址。除了陶井圈外,还包括绳纹陶下水管和夯土建筑基址群等。

在孙晓菲的引领下,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展厅的另一侧看到了战国时期的绳纹陶下水管。下水管体积较大,三件为圆形,一件为三角形,“它们出土时并没有眼前看到的这样立体,是经过专家进行文物修复之后,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孙晓菲表示,“只有城市规模够大,才会设置地下排水系统,这也显示了寿春城各方面体系比较完善,印证了当时它成为大都会城市的事实。作为一个可北上可南下的兵家必争要地,楚国迁都至此,并将其建成繁华之都,说明楚考烈王绝对拥有长远眼光和雄韬伟略。”

据了解,建筑基址群西侧发现有东西宽5-8米、南北长150多米、深约1.5米的斜坡壕沟,沟里堆积大量战国时期的瓦砾、生活类陶器及少量铜器残片、蚁鼻钱、玉器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见到了几件同期出土的生活类陶器,如附加绹纹圜底大陶瓮、矮柄灰陶豆、高柄灰陶豆和灰陶盆。

孙晓菲介绍,陶豆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皿,大小高低不一,低的可以放小菜,高的可以盛饭食,也可以用来当烛台。在陶井圈的周边发现这些生活用具,说明这是一口生活用井。尤其附加绹纹圜底大陶瓮可以盛放几百斤粮食,更说明此地是人口聚集之地。这些文物的出土均反映出楚国后期在寿春的城市发展规模。

“楚国选择迁都寿春,除了迫于当时的压力之外,与寿春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孙晓菲表示,“在古代,都城选址一般都要考虑自然屏障、物产丰富等因素。以当时寿春的境况,完全具备这些先决条件。”楚国迁都寿春,一时间贵族世卿、将佐军吏、工商庶民纷纷而至,寿春很快成为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都会,大批重要遗物的发现,也都印证了郢都寿春昔日的辉煌。

(记者 付莉荣 张明星)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