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幼小衔接促成长 美好相约启新篇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幼小衔接促成长 美好相约启新篇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6/26 9:04: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果我是一名小学生,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如果我是一名小学生,每天我都会把书包收拾得整整齐齐。”

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近日,谢家集区第四小学携手谢家集区幼儿园、芳草幼教、乐嘟嘟幼儿园和鸿朗幼儿园组织开展“幼小衔接促成长 美好相约启新篇”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一群好奇宝宝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踏进小学校门,开启意义非凡的“小学初体验”之旅,并在实际体验中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四所幼儿园近300名幼儿和家长分成三个小组,在学校4位导游教师的带领下,参观特色主题墙、一年级教室、豆实安福黎坊、围棋室、校史馆、星艺坊、双拥文化长廊等校园设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对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向往。”谢四小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活动包括参观小学、模拟课堂、角色扮演等,让孩子们提前感受小学的氛围,了解小学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适应能力。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到小学一年级教室,跟小哥哥小姐姐们一起看书,认真学习上课的坐姿,听哥哥姐姐分享书中有趣的汉字,认识神奇的汉字,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做游戏,听老师们介绍不一样的课本,孩子们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深刻体会了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兴奋的表情写在稚嫩的脸上。

幼小始于心,衔接始于行。2024年,谢家集区全面做好衔接工作,各所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和学习活动,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核心要素入手,全力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各所小学学校积极组织展开“幼小衔接,2024我们在行动”活动,践行科学幼小衔接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谢家集区幼儿园,教师们巧妙地将幼儿进入小学所需具备的学习经验融到游戏中。如角色体验区的“我是小老师”“整理书包”;语言区的“讲故事”“制作图书”;种植区中,让幼儿自主采摘蔬菜、清理食材并制作简单的餐食等。谢家集区幼儿园负责人说,幼小衔接是一个从小班就开始进行的旅程,衔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心态、习惯、品质和能力。

在熙城幼儿园“小学我来啦”主题课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进程,先后开展“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小学生活大猜想”“我准备好上小学了”等一系列探索活动。通过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体验学生的成长变化、建立起对小学的初印象,解开了对小学的困惑,树立积极的入学心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日前,走进杨公宝宝乐幼儿园,记者看到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诵读古诗词,童稚的声音在幼儿园里飞扬。在大一班教室,正在开展《认识钟表》的活动,课堂上老师让孩子们感受一分钟、一小时的时间,还和孩子共同制作了作息时间表,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自主安排时间,努力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小主人”。据该园负责人介绍,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接轨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可以尽快适应小学的一日生活作息。

“家校合作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定期举办家长会、幼小衔接讲座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谢家集区西都绿洲幼儿园负责人介绍,“做好幼小衔接,纾解家长焦虑,是该园每学期必上的一课。课上老师引导家长从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新变化、学习新课程、新知识方面进行纾解。”大一班雪雪小朋友的家长告诉记者:“通过老师的精彩授课,引导我们怎样做幼小衔接,消除了我们家长的担忧,这样的活动确实是受益匪浅。”

采访中,谢家集区教体局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小衔接这一个阶段,更要关注孩子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只有培养儿童的学习力、坚韧力等核心素养,才能让他们在小学、在未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通讯员 盛 静 记者 苏 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