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 凤台县支援淮海战役纪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凤台县支援淮海战役纪事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6/20 9:07:4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海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60万大军云集徐州、蚌埠一带,需要供应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和及时运送、治疗伤病员,因此中央军委和中共各级党委都十分重视支前工作。虽然当时凤台县还没有全部解放,但是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仍然全力贯彻落实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全党发动、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做好支援前线工作》的指示,决定暂停解放区土改工作,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战役。

中共凤台县委首先在界沟区米王乡史王集召开各区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支前中心工作,成立了凤台县战勤指挥部,决定由县委书记郑淮舟任政委、县长丁文山任总指挥,民运科科长祝复华、副科长吴靖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点抓好支前的人力、物力组织准备工作。

接着战勤指挥部成立了凤台县支前担架支队(包括运粮队)和支前兵站,负责支援淮海战役中双堆集解放军战场。支前担架支队由丁文山任支队长、祝复华任副队长、吴乐平任参谋、吴靖任秘书,下设白塘、清泉、潘集、界沟4个担架大队和由新河、古沟两区组织的一个运粮队。詹坤宝、韩奎、李伯祥、周风分别担任白塘、清泉、潘集、界沟大队大队长,侯中岳担任运粮队队长。全县共动员支前民工4000多人,组织担架600多副。支前兵站由丁文山任站长、汪培夏任副站长,成员均系县财粮科干部,驻扎在界沟集沿公路一带村庄,负责组织、催送支前军粮、军鞋等物资。

凤台县支前物资的筹集实行合理负担的政策,动员群众有人出人、有物出物。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号召,纷纷献出粮食、木材、麻绳等物资,有些群众家中没有现成的木材,就砍掉自己房前屋后的树木。同时,对地主富农也摊派了应交的粮食等物资。全县共筹集了能够制作600多副担架的树木以及小麦、大豆等大批支前的粮物。接着,县委决定将支前的粮食分派给群众磨成面粉,当时,由于任务重、石磨少,为尽快完成任务,人畜换班,日夜磨面。

1948年11月24日晚,丁文山率领一支2000多人300多副担架的支前队伍,冒着风雪,从集中地点清泉区李庙村出发,在敌机的盘旋轰炸和枪林弹雨中,开赴战场。为避免敌机骚扰,担架支队坚持夜间行军。途中,接到命令,原定的集中点涡阳,需临时改道,担架支队又经三义集、望疃、西阳,步行两天,抵达义门东郊时,又接到上级通知到坛城集中。之后,又折回西阳渡过涡河经小涧集向东北方向进发,第三天黄昏,到达距坛城东南7里的邗家祠堂宿营。沿途伙食大多是所在地群众供应的煮红芋,到达战场则由兵站发给口粮及菜金。

战地兵站分配凤台支前担架支队为第三转运站,将伤员由蒙城的范集运送到涡阳的殷庙后方医院,路程约50里,总共运送3次、每次200多名伤员。在运送过程中,队员们对每位伤员都精心护理,不时地送上茶水,与伤员谈话分散注意力,还将自己仅有的随身食物分给伤员,力求从身体及心灵上减轻伤员们的痛苦。

在担架支队奔赴前线的同时,运粮队不畏风雪严寒、道路泥泞,用牛车、手推车、肩挑,有的还用拖车(形如东北耙犁)运送。粮食经支前兵站办理转运手续,交豫皖苏六分区兵站(在蒙城县)转送前线,每天保证供应面粉3万斤。

12月中旬,凤台支前担架队移驻张集,距范集转运站仅10里,准备接受更大的任务。凤台县支前支队又派第二批民工2000人、担架300副,由祝复华率领,开赴战场。16日清晨,丁文山、祝复华、吴靖前往范集请求任务时,突然看到沿途村庄住满了从前线撤下来的解放军官兵。丁文山等3人找到许希联专员时,他正在向众人报告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23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5日夜将蒋介石五大王牌之一的黄维兵团彻底消灭。

凤台支前支队决定于18日动身回到县委、县政府临时所在地的界沟集。当天,县委、县政府在界沟集召开了盛大的庆祝大会。时值风雪刚停,天地像新洗过的棉被一样洁白无瑕,空气中弥漫着久违的欢声笑语。

截至淮海战役全歼黄维兵团时,据不完全统计,凤台县支前支队运送面粉近50万斤、棉花5000斤、土布2.3万余米。

凤台县的支前工作受到上级表扬,仅界沟区丁集乡就获得四面奖旗。奖旗是红底黄字,上面绣着“支前模范”“支前先锋”的字样。

凤台人民支援淮海战役只是那个伟大时代画卷中细小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淮海战役中,解放区发动支前民工总计543万人,运送了7300余吨弹药,筹运了9.6亿斤粮食,动用了20万副担架,昼夜不歇地赶制棉衣、棉鞋。”(央视网文献纪录片《国家记忆·人民的选择 战略决战》,2021年7月8日)“整个淮海战役,……出动了大小推车88.1万余辆……转运伤员11万人。”(丁洋洋,吴佳熹:《淮海战役: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深刻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光辉历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通讯员 王珍 胡立利)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