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乡村振兴在行动 > 乡村蝶变展新颜 幸福生活踏歌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乡村蝶变展新颜 幸福生活踏歌来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5/13 9:38: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座座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条条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室外的文体活动广场上三五成群的老人一边聊着天一边“舒筋健骨”……在夕阳的映照下,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臧巷村展现出一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

臧巷村是我市2023年确定的8个精品示范村之一,2024年我市又申报了10个示范村。为推动“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壮大富民产业,打造和美乡村,我市聚焦“千”与“万”一起抓、“点”与“面”相统筹,狠抓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建设精品示范村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坚持产业为本,和美乡村“蓄能”谋发展

凤台县大兴镇闫湖村正悄然兴起果蔬采摘、农产品加工工艺体验、农事研学等休闲旅游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7.45万元。大通区九龙岗镇王楼村依托国家级葡萄合作社和临高塘湖地域优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村特色种植葡萄约460亩,草莓240余亩,实现年产值6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千万工程”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业为基,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我市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着眼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大力推进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为主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全国首个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大托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200元、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1.3万元。支持鼓励各地依托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树立文明新风,和美乡村展露新气象

编制《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方案》《乡村治理积分制考核细则》,积分超市投入运营;建立“六尺巷工作室”,成功调解土地纠纷一起,让出纠纷土地,建设停车场一处;入驻“腾讯为村——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实行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帮扶困难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清理,为老年人提供理发服务和家庭安全排查等,全年累计参加志愿活动达2000多人次,受益群众2000多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达18000多小时。在田家庵区安成镇连岗村,清新文明的民风村风让大家伙儿赞不绝口。

我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采取市县镇村“四级联创”模式,以深入创建“美丽庭院”为抓手,奏响和美乡村文明新乐章。在全市发起创建“美丽庭院”倡议,组建由妇联干部牵头的巾帼清洁志愿服务队、巾帼卫生监督队等1000余支。深入村组广泛宣传发动,鼓励帮带广大妇女群众全面参与村庄净化、美化、绿化。将“美丽庭院”与家庭文明建设相结合,组织开展《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读书交流会、“最美家庭”寻找、“家庭美德宣讲会”“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表彰等活动,塑造文明乡风,构建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选树寿县保义镇桃园村等8个村为市级“美丽家园 从家开始”主题实践活动项目示范点,并以此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积分超市”,通过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目前,全市已建成镇、村“积分超市”136处。

开展环境整治,和美乡村焕发新颜值

彩虹滑道、蹦蹦云、网红大秋千,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水中捉鱼、水上闯关、山地车越野,让游客们体验感十足;银河天幕、银杏许愿树、户外草坪婚礼,成为亮丽的新风景……“五一”假期,一波波游客来到潘集区武庙生态园,打卡这一网红乐园。为了给到游客绝佳的游玩体验,武庙村把整治人居环境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改造提升不同等级农村公路总长2.4公里,铺设污水管网1280米,拆除无功能房屋、畜禽圈舍等50多处,路边增设花池500米、种植绿化树600余棵,完成公共厕所改造3个,完成健身广场一处200平方米,硬化村部广场60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提“颜”增“质”,关键看环境。我市以“千万工程”为总牵引,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于2023年9月部署开展了以清理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垃圾、开展污水治理和提升村容村貌等为主攻方向的“百日攻坚”行动。从国、省干道两侧和乡镇政府驻地及周边入手,再到县、乡道两侧和行政村村部及周边,最后整治行政村村庄范围和群众房前屋后逐步推进。通过“拍照交办+整改反馈”的行动机制,全市各级上下联动,共解决问题27489个,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2.6万吨、乱搭乱建6210处、无功能建筑6010个、河塘沟渠2343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相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转变。(记者 贾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