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5/10 16:10: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田家庵区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民生工作综述

田家庵区坚持把“民声呼应”办理工作作为践行为民宗旨的重要抓手,聚焦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围绕群众呼声网上看、网下办,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努力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的目标。2023年以来,该区8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全渠道受理群众和企业直接来电及网络留言6.2万余件,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解决了一批要事难事,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广开渠道集民意,闭环办理群众诉求

田家庵区持续完善“民声呼应”工作体系,畅通渠道收集民意,闭环办理群众诉求,让群众反映事项流转更便利、办理更快捷。

该区完善制度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坚持定期会商,建立职责清晰、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推进机制。以“民声呼应”办理事项为载体,整合人民网留言办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为企服务线上平台、12345热线、重要信访问题线索等平台资源,变被动接收群众诉求为主动收集问题线索,形成由总平台“一口子出、一盘棋抓”的工作体系。同时,加强督查督办,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第一时间下发“交办单”,逐次提级下发“提示函”“督办单”,以“统一归集诉求、分流交办核处、统一回复结果、及时督查跟踪”的“工作闭环”,促进形成“快受理、快核查、快处置、快整改、快回访”的“良性循环”,确保群众反映的事情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办、有人抓。截至目前,该区已受理省市“民声呼应”涉及事项69件,办结65件,其他正在按序时进度推进。创新出台区委区政府重点问题交办制度,对群众关心、需重点关注的反映事项进行重点督办,2023年以来累计交办重点事项16件,妥善解决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

完善机制利长远,源头治理利企为民

田家庵区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源头治理,全力做到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变。

针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议,田家庵区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建立区领导联系服务对接金融机构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政校企对接会,召开返乡企业家新春茶话会、牛肉汤产业项目路演等系列活动,选聘110名干部联系服务253家企业和33个重点项目,设立15个营商环境亲清监测点,安排优化营商环境“体验官”,深入找问题、补短板、强弱项。2023年以来,该区累计退减缓免税费5.36亿元,全区创优营商环境重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多名同志获评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个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动自行车上楼问题,该区由个性问题找出共性原因,于2023年开始在全区全面铺开电梯阻车器安装,截至目前覆盖率已达98%以上;吸取南京雨花台电动自行车火灾教训,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疏堵结合全面推广电动自行车停放棚及充电设施建设工作,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难等问题,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聚焦重点办实事,精准服务暖心惠民

田家庵区以“民声呼应”工作为统揽,从小切口入手,把十项暖民心行动和民生实事统筹起来,机制化解决民生难题,全方位推进共建共享。

坚持就业优先,“三公里就业圈”社区实现全覆盖,2023年以来举办各类招聘会186场,新增就业1.1万人,青网科技园认定为安徽青年创业园。持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去年田十六小新校区、龙湖中学公园校区投入使用,新增集团化办学成员校3个,今年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淮南二十四中与龙湖中学资源整合,扩大龙湖中学本部办学规模,完成洞山中学小学部主体建设,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质医疗服务,新朝阳医院项目、东方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成功创建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区。(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吴喆敏)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