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红色堡垒”蓄动能 乡村振兴谱新曲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红色堡垒”蓄动能 乡村振兴谱新曲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4/3 10:11: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把党建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资源,把党建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把党建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成果。我市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着力在建强组织堡垒、加强产业发展、推行微治理等环节出实招,以党的建设引领乡村建设,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建强组织堡垒,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头雁领飞,乡村振兴才能展翅翱翔。我市共有71个乡镇、827个行政村,村党总支469个、党支部1519个。为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落实落细,我市坚持压紧压实目标责任、选优建强党员干部队伍、广泛开展专题培训,建强党建工作骨干力量。

我市结合实际,出台《全市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方案》,成立全市乡村组织振兴专项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督导调度,落实组织振兴专项小组会议机制,实现重点任务闭环管理,实行常态化到乡村一线实地走访督导,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同时,全面梳理年度目标任务,实施重点指标量化赋分,对10个县区(园区)按照得分进行排序,作为各类评优评比重要参考,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推动工作有序提升。

我市还着力把优秀人才充实到乡村振兴战线中,选优建强党员干部队伍。注重选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进入乡镇班子队伍,特别是严把乡镇党政正职人选标准。严格落实村“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制度,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制度,严格人选入口关,目前全市827个村全面保持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双技”培训,2023年培训党员5974人。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从本土致富带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优秀群体中发展农村党员745人。同时,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一”活动,促进广大农村党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加强产业发展,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

基层党组织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战斗堡垒,我市以挂职锻炼、包联指导、驻村帮扶等方式,推动机关干部、企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制度,2023年合计安排71名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全覆盖挂职副书记、副乡镇长。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会同科技、农业等部门,精选农业科技人才859人,常态化深入827个村实地指导。实施驻村帮扶制度,坚持把选派队伍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精准选人、精心培养、严管厚爱,持续提升“三农”工作实效,从2001年派驻第一批选派干部以来,全市累计选派超过1400人次。当前在村的第八批选派干部,共有186个工作队,分布在162个脱贫村、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2个红色村,合计558人。

为持续加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市委组织部牵头有关单位,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汇聚各方面力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制定《淮南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制定《淮南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八条举措》,撬动工商、税务、国土等部门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出台《中共淮南市委关于开展党建引领农业生产“大托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广泛动员各级组织、干部、人才投入农业生产“大托管”,规定“按照土地托管面积每亩不超过20元标准对村干部进行奖励”。近三年来,我市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资金合计达到1.3亿元,扶持发展项目405个,举办市级集体经济擂台比武3期、选树优秀示范项目63个。 2023年,党建引领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覆盖655个村、全程托管面积290万亩、参与服务主体1970个,655个托管村集体经济增收2.1亿元、村均增收31.3万元,农民增收3.34亿元、户均增收3200元,服务主体增收4.53亿元、平均增收23万元,推动2023年全市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74.87万元,增长72.91%,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45.34万元,增长49.14%。

推行微治理,绘就乡村振兴“美画卷”

“沟渠修好了,我们再也不担心生活用水排不出去了,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2023年9月,田家庵区曹庵镇陈巷村党总支组织挖掘机拓宽沟渠、清理沉积垃圾、铺设排水涵管,党员干部齐上阵,最终将一条契合群众需求的“民生沟渠”修筑完毕,村民们拍手称赞。“沟渠”不仅改善了村民组环境卫生,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让“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这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合理划分网格、配强网格力量、完善运行机制、激发治理动能、强化数字赋能的工作路径,全市共划分农村网格3437个,选配网格员8873人,服务114.9万农村人口,平均每名网格员服务约130人左右,2023年累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8万余件。严格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对照《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若干规定》,推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认真做好“沉下去”走访、“包联式”跟访、“敞开门”接访和“网格化”巡访,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门式”代办服务。广泛发动村级建设乡村治理工作展示屋、乡风文明积分超市,总结提升臧贤伍“3510群众工作法”“老娘舅”“红色议事会”“邻里帮帮团”等基层调解品牌,推动全市服务群众的平台载体和方法路径进一步丰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贾静)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