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 吴晓天,在沈阳红色革命中吹响号角的淮南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吴晓天,在沈阳红色革命中吹响号角的淮南人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11/24 8:05: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3年7月,《沈阳日报》推出“城记英雄·庆祝建党102周年特别报道”,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是《1925年 沈阳那一束荣光》。文章开篇说,“1925年的沈阳,来了两位在中共沈阳党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为沈阳青年们带来了新的气象。他们是27岁的任国桢和刚20岁的吴晓天,他们受李大钊派遣,肩负了在沈阳发展党、团组织的使命”。吴晓天就是淮南籍共产党员吴霆,作为沈阳的“城记英雄”,他是淮南人民的骄傲。

沈阳建党

吴霆,又名吴晓天、胡友三、吴天喟,1905年出生,凤台县白塘村人。1923年秋,经瞿秋白、薛卓汉介绍,吴霆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在北方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辽宁学、工、商界震动,掀起反帝爱国“六十”运动,千余名学生宣读“为死难同胞复仇”请愿书,声讨帝国主义暴行。此时,吴霆受李大钊派遣来到沈阳,与前期到达的任国桢会合,吴霆以全国学联代表的身份参加奉天学联会议,报告了上海“五卅”惨案的经过,与爱国青年暗中接头,发动群众斗争,为党在东北地区的革命活动打下群众基础。不久,任国桢和吴霆组织沈阳进步青年开办暑期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吴霆讲授学生运动、社会科学、现代政治和妇女问题等课程。结业后,吴霆和任国祯为培养党、团积极分子,组织进步学生,成立“革命同志会”,研究革命前进方向。这些活动为奉天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5年9月初,沈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奉天支部正式成立,任国桢任第一任支部书记。同时,共青团奉天特别支部正式成立,吴霆任书记。当时党团员人数共15人,据当地党史部门研究“多数沈阳早期共产党员的入党介绍人是任国桢、吴晓天”。

中共奉天支部成立不到一个月,任国桢调往哈尔滨工作,吴霆开始兼任中共奉天支部书记和共青团奉天特别支部书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粒火种,中国共产党在沈阳地区从此逐渐发展壮大。

红色伴侣

1925年,“六十”运动后,17岁的女青年张光奇(原名张景珍)就加入任国桢、吴霆创办的“暑期大学”学习班,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思想觉悟。不久,张光奇又进入同志会学习,继续接受党、团知识教育。9月,经吴霆介绍,张光奇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转为中共党员,并在支部内担任妇运工作。 《辽沈晚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热血爱国青年学生成为沈阳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文章说,张光奇“原名张景珍,曾用名张星奇、张凌尘,辽宁沈阳人,1926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沈阳乃至东北地区发展的第一名女党员”。

1926年10月,吴霆调往哈尔滨担任共青团地委书记。为掩护其工作,组织上安排吴霆与张光奇以夫妻名义同去哈尔滨从事地下活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同的远大理想将这对青年紧密联系在—起,两人萌发了真挚的爱情。1927年2月,经组织批准,吴霆与张光奇结婚,成为中共党史中东北地区知名的红色夫妻。

这对红色伴侣成婚后聚少离多。1927年4月,哈尔滨地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吴霆被捕,张光奇被党组织护送到沈阳,担任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秘书,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员。张光奇白天外出教书,晚上夜深人静时便抄写党的文件,刻印省委机关的刊物。同时还负责担任与外地的党组织书信联系的任务。在给外地党组织写信时,她在信纸的正格里写的是客套话和洽谈买卖的事情,在空白处则用密钥书写着党的机密,避开敌人的检查。

吴霆病逝后,张光奇痛失爱侣。后因党组织遭到破坏,张光奇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位传奇女党员重新回到党的怀抱。

情系家乡

1928年6月,张学良特赦政治犯,吴霆于8月获释。由于狱中折磨,吴霆重病缠身,经党组织批准,吴霆回安徽老家短暂养病。不久,吴霆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大连开展工作。9月,他化名吴天喟,任《泰东日报》编辑,主编文艺刊,经常发文鞭挞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展开反蒋论战,扩大革命影响,还利用文艺版宣传普罗文学,鼓励进步青年。1929年10月,中共大连特别支部成立,吴霆为支部委员。12月,吴霆主持大连特委工作。次年,吴霆因在《泰东日报》报道“红军占领长沙”的消息,引起当局注意。年底,泰东日报社党组织遭到破坏,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吴霆回到奉天开展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阳陷入极端白色恐怖,形势急剧恶化。11月初,吴霆转到天津从事地下活动。1932年,吴霆与华北前委取得联系,在热河、察哈尔一带,在冯玉祥部下方振武(安徽老乡)所部担任随军记者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机关报《国民新报》社长职务。

1933年,吴霆在给华北前委传递文件时,不幸在天津被捕,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国民党释放政治犯,吴霆才获释出狱。因数年狱中摧残,出狱不久即告病逝,年仅32岁。

吴霆长期在北方从事革命活动,但他一直心系家乡。1923年夏,吴霆与其两位兄长吴云、吴震同时由瞿秋白、薛卓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夏,吴氏兄弟又和同在上大入党的黄天伯、桂超、胡萍舟等受党组织派遣,回故乡传播马列主义,撒播革命火种。1931年夏,吴霆曾回家乡养病。修养期间,他不顾病痛折磨,满腔热忱地投身到家乡的革命活动中。首先参与策划了凤台县白塘庙起义,又受凤台党组织委派为第二次农民起义购买枪支弹药,他筹款300元,从天津购回手提机枪两挺、驳壳枪六支,出色完成任务,为黄家坝暴动做出贡献。

现在,吴霆同志已去世86年,但他一直受到家乡和东北人民的永久纪念。(通讯员 殷 颖 周 强)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