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莉荣 实习生 王宇晨)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以矿山生态修复为核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编制了《淮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立足我市生态本底特征,开展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评估、流域水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8项专题研究。立足全市自然地理格局,构建“两廊四带多核”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2019年至今,我市已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2个,治理面积22263亩。按照自然资源部废弃矿山图斑核查成果,我市将核查认定的286个废弃无主由政府履行治理义务图斑按照地理位置、治理模式整合为106个项目,按照2023年全面启动、2024年至2025年集中攻坚、2026年扫尾总结的总体思路,全面完成我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
据了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生态环境、财政等部门共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从多方面进一步完善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的全流程监督管理。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目前,我市泥河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八公山国家地质自然公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八公山区狮子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均已入库省级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库,已获批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全面落实“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资源整合、以用定治”要求,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产业导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