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 聆听最可爱的人讲述英雄故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聆听最可爱的人讲述英雄故事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7/28 10:30:4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前夕,记者一行慕名来到居住在凤台县关店乡民和社区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常国治家采访。

老人见了我们非常热情,讲话声音依然铿锵有力,充满着老兵精神。老人今年已是96岁高龄了,他的耳朵和眼睛由于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弹片击伤,留下的后遗症,影响了晚年听力和视力。常老英雄给我们讲述了当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及后来50年执教讲台的那些事。

当讲到英雄黄继光舍身炸碉堡堵枪眼的战斗细节,老人特别激动,让人身临其境。

“1952年10月19日夜,我所在的志愿军某部1连全体官兵,奉命赶到五圣山南麓上甘岭597.9高地的附近,接防某部6连的阵地。作为文书,我紧随连长左右。20日拂晓,6连已在阵地上奋战了4个昼夜,仅剩零号阵地还没有拿下。由于伤亡太大,已没有几个人能够冲锋了。就在营教导员苦思冥想如何部署新一轮攻击战斗之际,我突然听到通讯员黄继光的声音。他坚定地要求把爆破碉堡的任务交给他。营教导员同意了他的请求,安排两名战士与黄继光组成爆破小组,并给他们做了一个简短的交代,还给了黄继光一颗爆破用的特殊手雷。在他们穿越敌人的火力封锁地带时,瞬间都倒了下去。我看到黄继光在匍匐前进,腿好像不灵了,左胳膊也耷拉着。”

就在大约离敌人碉堡只有一二十米的距离时,黄继光奋臂扔出了那颗手雷。敌人的碉堡顿时发出轰然的巨响,浓烟滚滚,机枪哑了。此时,全体官兵奋力跳出战壕,向零号阵地冲去。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敌人碉堡里的机枪又‘突突突’地响了起来,压住了冲锋的战士。原来,在敌人碉堡的一角仍有一挺机枪在喷射着火舌。这个时候,黄继光在碉堡附近的浓烟中苏醒过来,吃力地匍匐前进。我看到他已经没有手榴弹和其他武器了。黄继光匍匐到敌人的碉堡前吃力地撑起身体,然后猛地用两只手抓住碉堡洞口的麻袋,全身扑倒在敌人的机枪口上。凶恶的机枪哑了。”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呼喊声骤然响起,震天动地。零号阵地被夺了回来,然而,在爆破组的3名战士中,两人牺牲,一人负了重伤。常国治后来听说,黄继光的伤口没有血,血都流在匍匐的路上了。

讲到这里,老人心里很难过,对黄继光等烈士的缅怀之情溢于言表。

“1954年我随部队回国后,由于身体多处负伤且仍有弹片,先被安排到浙江衢州治疗。当年我们所在的班曾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1955年,转业到家乡凤台县,被安排到公安部门工作。当时的条件比较优越,可我仍想回到家乡陈庙小学担任一名普通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再出把力,再做点贡献,用三尺讲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用教师平台,在下一代青少年心中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老人激动地说。

“常国治回到地方担任教师后,农村小学的教师比较少,他一人带多门课程,并协助校长承担了很多教务方面的工作。多年来,他带的课程,在县、区、乡的统考中,平均成绩每次都是名列前茅。”退休教师王殿云告诉记者。

“俺们知道的黄继光英雄事迹出现在了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常老师给我们上课时,眼里都含着泪水。他告诉同学们,‘我也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当时黄继光在前面炸碉堡,我就是在后面冲锋的一名战士。’当时,我们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给常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并表示要像黄继光那样,像常老师那样,热爱自己的国家,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常国治的一名学生王金林说。

“爷爷您好,您从小就给我们讲抗美援朝战争故事,我们一直记在心里。我一定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把青春献给祖国,用青春报效祖国,努力为国家争光。”

这是他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的孙女用短信和爷爷沟通的一段话。从教近50年,常老早已是桃李满天下,他的英雄故事与红烛精神也影响了很多人。成千上万的大中小学生和党员干部聆听过他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些年,他一直在做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他写了3000多首纪念抗美援朝和从事教育工作的诗词,激励后人。这位最可爱的人,用实际行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党的光辉传统,为实现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余热。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唐家林)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