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乡村振兴在行动 > “四色土特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四色土特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5/24 9:52:1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年来,寿县迎河镇结合各村自然资源禀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因地制宜做好绿、白、黄、红“四色土特产”文章,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扬优势,发展“绿色”土特产。该镇大店、李台、大台村长期受淠河冲击形成砂土地,土地肥沃,适应种植蔬菜、林果等,芦笋、芦蒿是当地特色蔬菜农产品,远销长三角地区一带。目前,仅大店村蔬菜种植面积2450亩,蔬菜等特色产业占农业收入的50%以上。

强龙头,发展“白色”土特产。位于李台工业集中区内的迎淮豆制品有限公司,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日加工黄豆超10吨的规模企业,生产豆腐、千张、豆干、香干、素鸡等16种豆制产品,远销河南、湖北和长三角一带,公司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以上,创利税200多万元。目前二期深加工扩建项目已竣工并即将投入使用,将提供近二百人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树品牌,发展“黄色”土特产。湾区李台村的土壤适合黄桃种植,种植的黄桃个大饱满、肉质金黄、鲜嫩多汁,御林、沁香、锦绣园是全镇知名的黄桃基地。大店村御林果蔬梨园基地种植梨160亩,有黄冠梨、翠冠梨等系列优质产品,产品远销长三角一带。常圩村芡实基地发展规模达到130亩,亩收益4800元左右,采收季节可用工40多人,一季下来每人务工收入超万元。

育新品,发展“红色”土特产。御林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油桃种植基地红彤彤的油桃一个挨着一个,鲜艳饱满,果香四溢。该基地2022年产量40多万斤,市场平均价格每斤3元左右,创收120多万元。每到寒冬腊月,大店村大棚草莓园里便生机盎然,草莓春节期间可卖到每斤30元,每亩收入可达5万元。随着特色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也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记者 吴巍 通讯员 蔡士宏)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