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举力推进项目建设 > 招大引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招大引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2/22 9:13: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凤台县中环中清(凤台)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坤泰混动汽车变速器生产、淮能电力凤台丁集矿采煤沉陷区一期20万千瓦光伏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企业被列为安徽省2023年重点项目(第一批)。

近年来,凤台县以新视野抢抓发展新机遇,坚持以大项目引领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突出制造业、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推动招大引强提速提质提效,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投资,以高质量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大项目、好项目在凤台落地见效。2022年,签约落地3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个,10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在招大引强方向明晰上下功夫。凤台县认真贯彻落实市“6+1”产业招商部署,依托沉陷区水面资源优势补制造业短板,创新提出“一合三化”模式(招引有实力的大企业,与县属国有企业合作,并网自主化、项目景区化、产业配套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引进总投资118亿元的275.9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在省能源局组织的全省36个项目评审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目前一期20万千瓦风电和20万千瓦光伏电站正按节点有序推进。科学研判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业发展趋势,选择迅速爬坡的TOPCON和正在兴起的异质结技术路径,港股上市公司中环控股、天津TCL中环技术背景的中清集团合作,投资68亿元,建设12GW高效N型TOPCON电池及10GW先进组件项目;江苏国晟能源投资106亿元,建设国晟异质结双碳产业园,力争打造千亿级的新能源产业链。

集体决策、合力推动,在招大引强路径创新上下功夫。探索实施“政府代建+企业回购”“政府性产业基金+社会基金”招大引强新模式。围绕“两新两精”主导产业(“两新”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两精”指精细化工、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聘请专业机构,成立专项基金,明确专门人员,有的放矢、按图索骥。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管理人,规范做好尽职调查,并组织县四大班子集中研究会商,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集体决策,形成共识、合力推动。在引进总投资36亿元的坤泰混动汽车变速器项目时,组建由上汽重点实验室专家、两家专业公司、县直有关部门参与的尽调队伍,全程参与“背靠背”尽调。全方位严格把关,确保项目前期工作扎实、落地务实。

顶格推进、创优环境,在招大引强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实施招大引强项目建设“一把手”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每周一晚上召开专题调度会,统筹全县人、财、物资源,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用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线。坚持“并联审批”“容缺办理”,优化营商环境,中环中清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实现19天拿地开工、开工100天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淮南速度”。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凤台基地将拥有20GW组件22GW电池年生产能力,年产值600亿元以上,年贡献税收超10亿元,带动就业约8000人。(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刘明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