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学报告 话发展 > 全力以赴开创全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新局面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全力以赴开创全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新局面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12/29 10:15: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市应急管理局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把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防风险、凝心聚力抓安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自然灾害妥善应对。1-11月份,全市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全省最低。

聚焦“三线”,应急管理事业取得新成效

把准应急管理主线,为发展添活力。一是优化应急管理机制,设置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等五个议事协调机构,修订相关应急预案。二是亮化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建设应急通信网络,健全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风险感知网络,稳步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推动淮南市应急管理“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建设。三是细化应急救援各项举措,制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健全灾害事故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完善区域应急救援合作机制,与合肥、六安、亳州等市签订《应急联动合作协议》。

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为发展强定力。一是制定分级分类执法工作方案,明确市本级执法工作范围,市级执法对象共计184家。二是加强重点行业监管,加大煤矿、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工贸行业监管力度。制定《煤矿重大安全风险分析管控制度》,强化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有序开展全市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百日清零行动”。

筑牢防灾减灾防线,为发展增耐力。一是防汛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不断增加,进一步扩大物资储备规模,丰富物资储备品种,增加储备物资数量。二是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不断完善,推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行蓄洪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建立淮南市基层防汛监测预警平台,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三是示范社区创建不断加强,采取资金奖补、典型带动等多种方式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创建成功“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2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5个。

围绕“四大”任务,应急管理事业实现新发展

学思践悟,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上有更大力度。采取“领导带头学、支部集中学、全员覆盖学”的方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打造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着力提高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提供安全保障。

着眼长远,在应急管理上有更大深度。一是以推进应急管理改革为主线,立足实际加快建设,着力形成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持续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市、县两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二是以强化应急处置为着力点,健全应急响应机制,量化启动标准,细化行动措施。健全应急指挥机制,规范人员分工,明确职责任务。统筹各类救援力量,充实应急装备,推进智慧应急建设。

严格监管,在安全生产上有更大强度。一是以防范遏制事故为目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切实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措施。二是以压实各级责任为重心,健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

担当作为,在防灾减灾上有更大广度。一是以夯实减灾救灾基础为屏障,进一步摸清救灾物资储备情况,推广使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制定和完善物资管理制度,落实装备物资全过程监督。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完善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有序推进减灾救灾各项工作。二是以提升灾害防御能力为重点,深刻吸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按照防御流域性洪水、超强台风、特大干旱、地震等重大灾害要求,制定或修编专项应急预案和工作手册。指导做好乡镇预案修编,加强水雨情监测预警,健全联动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建立居民区隐患治理台账,制定精简高效、切实可行的转移避险措施。

(作者系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李大庆)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