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文明家庭风采 > 不向困难低头,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不向困难低头,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12/16 15:05:5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第三届淮南市文明家庭李立家庭

李立,现任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安装工程分公司拆装二工区机安一队队长。由于母亲意外受伤,李立在大学二年级时悄悄退学,南下打工,支付母亲的医药费、弟妹的学杂费。随着母亲病情好转、弟妹完成学业后,他坚持求学,考取大学,勤工俭学完成学业。结婚后,他照顾岳父一家,为病重岳父垫付巨额医药费,为妻子的妹妹支付学费。如今两个饱经苦难的家庭终于苦尽甘来,过上了幸福生活。李立荣获“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淮南市最美家庭”“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优秀共产党员”“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道德模范”“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最美家庭”等称号。

母亲受伤,生活陷入困境

李立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仅靠种地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家中四个孩子的上学费用。2004年,李立被宁夏理工学院录取,成为家中第一个大学生。弟弟、妹妹在他的带动下,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因为家里人口多、花销大,母亲在房顶上晒了一大缸黄豆酱,2006年的一天,母亲爬上梯子去打理黄豆酱,不慎摔了下来,更为不幸的是,房顶上几十斤重的大酱缸也落了下来,恰巧砸在母亲头上当时昏迷过去。由于抢救及时,母亲的命保住了,但巨额的医疗费很快就把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欠下大笔外债,让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放弃学业,点燃家庭希望

为让母亲有钱治病、弟妹实现求学梦想,李立瞒着家人办理了退学手续,离开了心爱的大学校园,带着身上仅有的180元钱,南下浙江打工。因为没有学历没有经验,他连续一个星期都没有找到工作,饿了就买个馒头,渴了就去公园喝生水,晚上就睡在桥洞里,身上仅剩20元钱。

天无绝人之路!一个月后,他终于在一个工地上找到了工作,白天编钢筋、扛水泥、抬砖块,晚上在餐厅兼职到深夜。只要能挣钱,不管多辛苦,他都能咬牙坚持。当父亲知道李立离开学校出去打工,老人家又心疼又惋惜,但更多的是无奈!

在外打工的那几年,李立的日子过得很苦,除了基本花销外,他把大部分的钱都寄回了家里,母亲的病情慢慢好转,弟弟、妹妹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个个成绩优异,懂事孝顺,让这个家庭看到了希望。

自强不息,创造美好生活

生活的重担没能阻挡李立奋进的脚步。他深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在打工期间坚持学习。后来,李立通过自学考上了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发奋读书。毕业后,他来到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工作。由于吃苦耐劳,他通过自学获得了安徽理工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了技师资格证,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基层管理人员。由他完成的两个创新项目,分别荣获安装分公司“五小”竞赛二等奖。

李立的妻子是一位善良质朴的新疆女孩,他们有一双儿女。看着李立起早贪黑辛苦工作,贤惠的妻子主动承担起照顾双方父母和孩子的任务。2013年,岳父因心肌梗塞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往医院。当得知做心脏支架需要五万元医疗费时,李立毫不犹豫把家中仅剩的五万三千元存款拿出来,给岳父缴纳了医药费,让岳父得到及时治疗、转危为安。在妻子的妹妹读大学的三年时间里,他又负担了全部的学费,让妻子的妹妹顺利完成学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倒李立一家人,反而磨炼了一家人不屈不挠的品质,成为平凡家庭的榜样。

(记者 朱庆磊)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