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非凡的成就 淮南这十年 > 解锁“奋斗密码” 奋进“赶考之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解锁“奋斗密码” 奋进“赶考之路”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9/15 11:59: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 十年来淮南经济总量连跨台阶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座城有一座城的十年答卷。

2012-2022,两个极具意义的时间节点,将3600多个日日夜夜压缩成历史书卷上极不寻常的一页。

这十年,淮南的发展并非一路荣光,走过的是一条跌入谷底后再负重爬坡、奋起直追的艰难曲折之路。

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近年来,淮南重整行装再出发,以赶考之姿接续奋斗,坚定“赶考方向”,校准“赶考坐标”,砥砺“赶考担当”,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勇毅前行、一往无前,开创了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局面——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招商第一要事,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枝繁叶茂,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传统产业向质而行,新兴产业从新而动,“煤”与“非煤”两翼齐飞,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版图日渐清晰;

一城双高铁时代到来,千里淮河淮南段再添三桥卧波,引江济淮淮南段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气势如虹;

地绿水清映碧空,青山绿水共为邻,“生态颜值”不断刷新,以“绿”为底色的生态画卷绘就动人图景;

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行蓄洪区搬迁安置、十大暖民心行动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兜起群众满满的幸福……

重大项目、产业转型、生态文明、民生工程、城市功能等等方面的大发展、大变化,每一个生活工作在淮南的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

近年来,淮南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全力稳增长强投资增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书写了兼具高度、速度、幅度的辉煌业绩!

这十年,经济总量连跨6个百亿台阶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近年来,淮南咬定发展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数字是对历史发展最好的证明和诠释。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893.3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457.1亿元,年均增长5.6%;

全市GDP总量连续跨越六个百亿台阶,2017年迈入千亿,2018-2021年,GDP总量分别突破1100亿元、1200亿元、1300亿元、1400亿元,年年迈上一个百亿新台阶;

全市人均GDP由2012年的26585元增加到2021年的48008元。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这一组组向前跳跃的数字犹如一首首高亢嘹亮的奋进曲,奏响的是淮南近几年改革发展“量”的积累和民生福祉“质”的飞越的华丽乐章。

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年的增长是在弥补煤炭累计产量下降逾20%、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等减量基础后实现的增长,成绩来之不易,展现了淮南经济的强大韧性,在全省发展方阵中往前走、上台阶、作贡献的步伐越来越坚定!

这十年,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近年来,淮南一直在孜孜以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淮南探索”“淮南实践”“淮南攻坚”,跋涉和行进在加快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和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征途上。

从煤电化三大基地傲视群雄,到煤电与非煤产业齐头并进;从煤电联营、煤气联动、煤化联产,打造煤电化气千亿级全产业链目标,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六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经济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不断提升。

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2021年我市GDP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末的10.6:57.4:32.0调整为10.4:40.8:48.8,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32.0%提高到48.8%。

2021年,全市规上非煤电工业增加值较2012年增长49.7%,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19.9%提升至28.5%,非煤电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

202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3.1%,增速居全省第5位,高于全省12.8个百分点,较2012年增长101.4%。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试点先后入选2021年度“中国改革二十大案例”“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

战新产业产值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战新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2年的13.8%提升至25.9%。

每一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反映了淮南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为我们久久为功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信心、坚定了决心、树立了雄心!

这十年,项目建设“火力全开”气贯长虹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近年来,我市坚持项目为王,建立“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工作机制,多管齐下开拓投资源泉,多措并举扩大项目生成,以高质量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59.1亿元。

项目集聚,产业成势,非煤电产业集群效应初显。中安煤化一体化、陕汽新能源汽车、嘉玺新材料、宏泰钢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医药、专用设备、汽车、商业显示等为代表的制造业飞速发展,制造业实现增加值由2012年的88.5亿元增长至130.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比重由19.4%提升至27.3%。

生产性投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投资累计完成3035.7亿元,占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44.3%,顾桥矿南风井、朱集西煤矿、田集发电厂二期、平圩电厂三期、潘集电厂、信义光能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等一大批优质项目的有效投资发挥了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经济起飞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大视野大格局谋划,大手笔大力度推进。十年间,引江济淮淮南段、商合杭高铁、济祁高速、孔李淮河大桥、淮上淮河大桥、凤台淮河二桥、寿县瓦埠湖大桥……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利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或建成或在建,为淮南未来发展蓄势助力。

这十年,改革开放激荡不竭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是一场“内”与“外”的敢为人先。

十年来,我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勇闯新路的活力之城。

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招商引资实现提质增效、外贸进出口保持高位增长……前行的脚步无法阻挡,发展活力喷薄释放。

借梯登高、借船出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战略集中叠加,合淮产业走廊、空港经济示范区等重大平台落地实施。

“放管服”改革放权赋能,高效服务让群众和市场主体普遍有感。全市“四上”企业由1019户增加至1754户,其中工业、商贸企业分别增加260、330户。2018年以来,淮南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8万户,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6.6万户。

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012年的322.8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662.6亿元,民营经济贡献了45.5%的GDP、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2012年以来,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我市对外贸易取得长足进步。进出口总额从2011年的23877万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00925万美元,总额累计达到50.6亿美元,年均增长15.5%。

过往十年,皆为序章。心中有梦,力之所发。

面向未来,淮南将沿着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劈波斩浪、奋勇前行,在“三城三地”建设、五大攻坚行动、“6+1”产业培育等方面实干笃行,续写崭新篇章,以实干实绩实效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凤凰涅槃、再现辉煌!(记者 周玲)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