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暖民心 见行动 > “徽”味无穷 难以忘“淮”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徽”味无穷 难以忘“淮”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8/10 10:49:0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加快推进“新徽菜 名徽厨”行动

日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发布《暖民心行动方案》,聚焦群众关切之事、关键之事,部署10项暖民心行动,并将“新徽菜 名徽厨”作为重要暖民心行动推进,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新徽菜 名徽厨”不单独是“吃”这么简单。如何打造“徽”味无穷,加快推进“新徽菜 名徽厨”暖民心行动意义重大,内涵深远。

我市处于皖北地区,地域特色鲜明,是“汤味醇厚、鲜香爽辣”的沿淮风味美食代表。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腐、淮南麻黄鸡等名特小吃美食文化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

近年来,我市餐饮行业发展迅速,培育出市级名店25家、省级名店16家、国家四钻酒店9家、五钻酒店2家、全国绿色饭店1家、中华老字号1家、江淮老字号2家,限额规模以上企业已由2016年之前的80多家增加至近200家,带动就业人数近15万人。

实施“新徽菜 名徽厨”行动,大规模开展徽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持续提升淮南各类风味小吃烹饪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引导脱贫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者、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通过掌握徽菜制作“一技之长”,实现更好就业创业,推动沿淮风味走出全省、走向全国。

我市不断加大对徽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明确培训对象、认定培训项目,搭建培训平台,遴选定点培训单位,支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构建培训评价认定体系、鼓励徽菜师傅参加烹饪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省文件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扩大了重点就业群体范围,改进了“1+N”,即一个主打餐饮种类,加辅助面点、小吃、饮品、佐餐等培训模式,如淮南牛肉汤+酥油烧饼、小菜。在从业人员就业创业服务方面,开展创业培训,鼓励重点就业群体回乡创业,强化创业企业用工服务,改造升级我市“老字号”餐饮店铺,打造美食名品连锁店,提供“一条龙”孵化培育等服务,争创省级徽菜师傅创业街区。

与此同时,我市打造“烟火淮南”餐饮文化品牌,包括完善淮南特色美食小吃的烹饪技能标准和制作工艺,衔接融合“皖美好味道 百县名小吃”,打造淮南名菜、名店、名厨和乡村徽菜美食旅游点、旅游村、精品线等自选动作。我市特别提出了淮南牛肉汤“五个一”模式基础建设,以此牵引辐射带动其他品牌,探索本地特色餐饮美食文化发展路径。

加大鼓励支持是我市加快推进“新徽菜 名徽厨”行动的一大特色,提出落实培训补贴、强化创业帮扶和助力品牌培育3个方面的补贴激励政策。其中,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帮扶为现有政策。在品牌培育方面,鼓励协会商会、院校机构等常态化举办“烟火淮南 徽菜名厨”职业技能竞赛,对纳入市级职业技能大赛的,按要求给予5-8万元赛事补助,市级竞赛中获奖的个人给予2000-5000元资金奖励,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个人给予5000-10000元资金奖励,旨在完善徽菜专项职业技能标准,更好激发徽菜师傅职业认同度和行业凝聚力。

据悉,我市力争到2025年,全市特色徽菜品种专项标准实现基本覆盖;开展徽菜制作技能培训不少于4500人次,新增徽菜师傅不低于3500人,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不低于30%。打造“烟火古城寿县”“问道八公山豆腐故里”“荷韵焦岗湖江淮渔家”3条特色美食旅游线路和7个特色美食村,争创省级新增徽菜连锁企业15家,新增徽菜餐饮连锁店55家,支持徽菜师傅创业和带动徽菜等餐饮企业就业1.2万人,有效促进全市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技艺提升、就业创业提质、收入水平提高。(记者 鲁 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