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多种粮种好粮 > 有了“田管家” 增收“心不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有了“田管家” 增收“心不慌”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7/25 9:10: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稻田将大地装扮得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人精神振奋、备受鼓舞。”7月19日下午,烈日炎炎,在种粮大户宗河的稻田里,正在指导宗河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谢家集区杨公镇农办主任张科新兴奋不已:“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能够急农民之所急,及时为农民和种植大户排忧解难,助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有了‘田管家’,增收‘心不慌’。”种粮大户宗河向记者介绍说:“2019年,我在临近瓦埠湖的杨公镇黄圩村流转了550亩土地从事粮食规模种植,2021年,我又在胡岗村托管220亩土地,并注册成立了谢家集区杨公大河种植家庭农场,现在我们家庭农场的小麦、水稻种植面积达750亩。张科新就是我们农民的‘田管家’,每到关键生产环节及病虫害发生期,他都能够第一时间将追肥方案和病虫情报发到我们种植大户的手机微信上,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我们开展田间管理,特别是今年4月14日,张科新到我们农场查看小麦苗情时,发现小麦已经开始抽穗扬花,正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他及时为我申报了小麦赤霉病一喷三防防治经费,在4月16日运用植保机械施用戊唑醇、吡虫啉、芸苔素内脂对750亩小麦进行赤霉病、穗蚜、干热风一喷三防,在4月30日进行了第二次防治,通过及时防治,确保了小麦产量,今年我们农场小麦亩均增产80斤,按1.5元每斤计算,750亩小麦共计增收了9万余元。”

“张科新是个热心肠的人,只要我们遇到困难,他都主动帮我们解决。”宗河告诉记者说:“我家在大通区,在杨公镇人生地不熟。2020年的时候,我准备个人投资建一个小型机站,由于输水管道要从当地群众的田间穿过,当地群众不同意,张科新知道情况后,他主动帮我联系村支‘两委’,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终机站顺利建设成功。现在,我在利用自办的小机站开机抽水缓解旱情的同时,还一直为周边的草莓种植户义务抽水灌溉,解决了当地100余亩草莓用水问题,增加了群众收入,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杨公镇属于典型的江淮丘陵地区,田块零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近年来该镇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加之受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农民这几年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杨公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考察研究,决定在前瓦、汤王、胡岗三个村实行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为了推动此项工作开展,作为农办主任的张科新深入到各村进行宣传引导,增强村支“两委”的信心,并在签订托管协议的同时启动了全镇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在镇村干部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镇利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土地平整项目,最终在三个村实施了农业生产大托管5200亩,有力促进了农民、村集体双增收。(记者 苏强 实习生 李恒宇)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