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大通工业新区的淮南市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看见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景象。“今年以来,企业订单不断,发展势头向好。”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小吉他闯出大市场。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乐器出口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电吉他、电贝司、尤克里里等乐器,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被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等称号,并获评安徽省著名商标,在“专精特新板”挂牌上市。2021年,面对疫情影响,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实现逆势上扬,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
在唐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工地,也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该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280亩,总投资不低于5.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500台套顶管掘进机,年均产值达5亿元以上。“目前,部分厂房钢结构主体工程已完成,即将投入使用。”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发展乐器、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大通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生动实践。
“工业是脊梁,园区是平台。没有一个优质平台,项目难以落地,工业难以崛起,发展难以持续。”正是基于这种战略考虑,大通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举全区之力建设大通工业新区,构筑起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
“今年以来,我区以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为主抓手,坚持用重大项目增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打造产业聚集的工业强区。”大通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目前,唐兴高端产业园项目厂房主体结构工程已完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投用;汉方众创药业生产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淮南港洛河作业区项目正加快散货泊位和港区道路建设。狠抓“双招双引”,今年计划新签约世纪金源AI导视开发制造等项目16个,总投资150.5亿元;拟开工建筑节能门窗生产等项目8个,总投资23.39亿元。
强壮工业“筋骨”,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近年来,大通区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8.5亿元,完善大通工业新区、上窑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6.2万平方米、新开工11.2万平方米,入园企业突破140家。目前,占地4000亩的大通工业新区(四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已通过市级评审,着力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上窑工业聚集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评审,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加油助力。
加强运行调度,助推工业经济发展。该区加大工业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力度,强化综合协调服务,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专题协调会,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021年,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7.5亿元,其中区属33家规上完成工业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20%;强化新建新投产企业和规下企业升规模以上企业工作,建立拟升规企业培育库,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
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该区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工作,进一步完善联系民营企业包保帮扶制度,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2021年,全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德瑞化工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挂牌、唐兴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优质企业。指导组织辖区工业企业申报制造强省项目资金达500余万元,申报制造强市项目资金达200余万元,助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紧抓重点企业,带动投资平稳增长。该区高度重视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投资工作,指导、协调和服务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在项目备案审批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促进资源要素、扶持政策向大项目、大企业集中。同时,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契机,将优势资源向高新技术企业和战新产业企业集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对项目建设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加快项目建设步伐。2021年,全区完成区属工业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47.9%,技改投资4.4亿元,同比增长45.8%。
紧盯安全生产,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该区紧盯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任务落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各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2021年,区经信局深入辖区企业检查指导安全生产情况12次,对检查中发的15处安全隐患,全部责令企业限时整改到位,并定期进行督查回访,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全力保障工业企业生产安全有序。(记者 朱庆磊 通讯员 蔡 恒 张利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