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典出淮南 > 时苗留犊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时苗留犊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3/8 10:10: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生地:寿县

出处:唐朝李瀚《蒙求》诗:“时苗留犊,羊续悬鱼。”

典故:时苗是东汉末年河北钜鹿(今河北邢台平乡)人,据《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时苗一生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被曹操任为寿春令。

为官上任时,时苗套上自家喂养的黄牛,拉着大车,一步一步走到任所。一年后,母牛生一小犊。这期间,时苗把寿春治理得井井有条。然当时朝廷无能,时苗不满曹操专权朝政,便弃官归隐。临行前,他把官印挂在大堂上,把小牛犊拴在县衙门前。群吏见状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力劝其将牛犊带走。时苗执意不从,说这个牛犊是我家黄牛来到寿春后生下的,它是吃寿春水草长大的,理应留给寿春的父老乡亲。当地民众虽“攀辕卧辙”,时苗还是执意留犊而去。

尽管生离死别的小牛犊肝肠寸断、哀鸣不已,尽管百姓万分诚恳,甚至不惜“攀辕卧辙”力劝其将小牛犊带走,但都没有使“铁石心肠”的时苗改变主意,毅然决然地挥手远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时苗为官清廉,亦把小牛饮水之池取名为“留犊池”,又在牛犊栖身地建起“留犊坊”。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州赵宗顺从民意,又在池北建祠祭祀时公,因称时公祠或“留犊祠”,池、祠之间的街巷曰 “留犊祠巷”。时苗死后葬于太平乡小漳河之滨,当地群众称其墓冢为“牛令圪塔”。

“教民有法”“廉守自儆”“令行风靡”“不肃而治”“攀辕卧辙”“相送于道”等等,这些满含敬意和正能量的词汇,充分显示出时苗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分量。事实也正是这样,“留犊池”“留犊坊”“留犊祠”“留犊祠巷”千百年不衰,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时苗的清白、方正、耿直,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在东汉末年世道衰微、人心不古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时苗留犊”的背后,显然是有壁立千仞、凛然难犯的“清介”为根基的,否则,无源之水必难远,无本之木必难长。时苗的清介,无异于一面人生明镜,在它的面前,历代官员均可以此为鉴。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